Activity
Mon
Wed
Fri
Sun
Oct
Nov
Dec
Jan
Feb
Mar
Apr
May
Jun
Jul
Aug
Sep
What is this?
Less
More

Memberships

5 contributions to 第二人生啟動器 | 李柏賢老師
你眼中的別人才是你自己
別人眼中的你不是你, 這可以理解 但我一直以為, 至少我眼中的自己是自己 心理學家說: 因為很少有人能真正了解自己,對自己的認識會受到主觀情感和認知的影響。 大多數人只能看到自己的長處,卻看不到或不願反省自己的短處。即使有人指出不足,也會下意識地反駁或迴避,不願承認那就是真實的自己。 ...好吧, 我好像是會下意識反駁的那一個🤣 可我 眼中的別人才是自己? ▪ 第一層:內心投射 • 你看到別人種種不好的樣子,其實源於你內心的投射 • 你眼中的別人是經過你自己的經驗、價值觀和信念過濾後的結果,並非完全客觀的他者。 我們對他人的看法和評價,其實是我們自己內心世界的一部分 ▪ 第二層:防禦機制與分別心 • 這在心理學中稱為「分裂」防禦機制,在佛教中稱為「分別心」,指的是對萬事萬物的「是非美醜好壞」的評判。 • 我們對陌生人的所有評價都基於自己的偏見,因為我們從未了解他們的本質或真相 ------------------------------------------- 要說看到別人不好的地方是自己內心的投射, 我好難懂 但若說看到別人好的地方, 我很想學, 是我內心投射希望成為的樣子, 這樣就好理解多了 再回來看, 看到別人不好的地方, 原來是我討厭自己的樣子, 好像也能接受了... 最近, 我也努力把這幾句話植進腦裡 提醒自己, 別人不好, 是自己內心投射, 接受別人的不完美,也是接受自己的不完美 持續看正向人事物, 持續正向思考 #每個人都值得被愛, 每個人都可愛💕
2 likes • 22d
謝謝Sunny的分享,這自我揭露很需要勇氣耶! 我特別欣賞你提到「我好像是會下意識反駁的那一個」的那份坦然。 在強調什麼都要快的社會環境裡,要練習不評判他人是個修練,一起加油
新人訓練的最高境界
新人訓練的本質,說穿了,不過四個字:「加速定著」。 可惜,許多單位在這場心理博弈中,竟選擇押寶在「專業能力」上。這就像是要讓一棟大樓穩固,卻先拼命擦玻璃,忘了先打地基。沒錯,專業能力固然重要,但它更像是細水長流的內功修練,而非一招制敵的神功。 客戶的異議天天變、族群日日新,今天是車禍明天可能是遺囑,專業跟不上變化,靠的絕非一開始的新人訓練,而是後續的環境與機制。 心理學告訴我們:「人留得下來,是因為感覺自己屬於這裡。」所以,讓新人定著的關鍵,其實藏在三個心理需求:歸屬感、成就感、未來感。 一、歸屬感:我是不是團隊的一份子? 新人來到團隊,若是每天只見到招募他的主管,其他人像是辦公室的裝飾品,久而久之就會懷疑:這裡有我容身的位置嗎? 就像是新生第一天走進教室,如果沒有人主動打招呼,他會默默坐在角落,等待被世界遺忘。反之,若學長姐主動帶他認識、告訴他午餐哪裡吃最好,他的歸屬感瞬間點燃。 真正讓新人留下的,是「整個團隊都在歡迎你」的氣氛。當帶新人不是一人責任,而是眾人參與,新人自然會從「我是誰」過渡到「我們是誰」。 人會離開一個工作,但不容易離開一個讓他感受到溫暖的群體。 二、成就感:我是不是每天都在進步? 每天學一點、進步一點,是心理上的正增強。就像打電動一直升級會讓人上癮,學習地圖也是讓新人「上癮」的關鍵設計。 一位新人小李曾分享,每天早上十點的簡報練習,是他覺得最充實的時刻。第一次他只敢念稿,第二週他開始加上手勢與表情,到了第三週,他甚至主動教別的新人如何收尾。這種進步的實感,是留下來的原動力。 如果今天的自己,比昨天多懂了一個話術、多懂一個產品背後的邏輯,那他就會感覺「這工作值得做下去」。 讓人留下來的,不是天花亂墜的未來,而是一步一步有感的進展。 三、未來感:我看得見自己的未來嗎? 很多新人最後選擇離開,說穿了,是因為「進來之後才發現跟想的不同」。這種心理落差就像約會對象照片是濾鏡開到滿,見面後才驚覺自己是上了當。 有一位原本在科技業的新人,轉職到保險後三週離職,理由是:「我以為會有完善的教育制度,結果只有業績壓力和早會打卡。」 解方是什麼?是「預期管理」。主管要帶新人看清每一個環節,包括未來會遇到的難關、轉介的瓶頸、收入的波動。不是畫大餅,而是畫地圖。 讓人走得遠的,不是夢,而是知道路怎麼走。 最後的最後,最關鍵的教育訓練只有一個:讓新人喜歡這個團隊。 專業能力可以自己進修,但對團隊的熱愛,得靠整個運作系統慢慢養。 有個故事這樣說,一位在保險業做了一年就離開的女孩,在離職時寫了一封信給主管:「雖然我選擇了別的路,但我會一直記得你給我的信任與包容,那是我對這個行業最溫暖的記憶。」 訓練的最高境界,不是留下人,而是留下感謝。 你可以開始這樣做: 一、為團隊設計「迎新系統」,讓每位新人都有固定的導師與同儕支持。 二、建立可視化學習地圖,讓新人清楚知道學了什麼、接下來要學什麼。 三、每週一次「未來規劃對話」,協助新人重新調整期待與現實。 四、團隊內建立「感謝文化」,讓每位新人的努力都被看見。 五、用心陪伴,而非強硬推進,讓新人成為團隊的擁護者,而非旁觀者。
1 like • Jul 16
讚讚讚,非常認可老師的觀點
【 打造對手偷不走的競爭優勢| 城市裡的冒險場-軟實力健身房 】-人資體驗班
嗨 謝謝柏賢老師許可,讓我的作品可以在這邊分享! 不知道這邊有沒有人資夥伴呢? 為什麼你要來體驗這堂課? 企業不缺知識課,缺的是能「做出行為改變」的訓練。 我們相信技術可以模仿,而健康的組織文化難以複製。 這場體驗班不是否定過往體驗式學習課程, 而是提供另一種選擇: 把體驗,變成有意識的能力訓練。 把軟實力,練得出來、說得清楚、連結組織核心職能。 我們怎麼做? 半天內帶你進入城市中的攀岩場,體驗: • 攀岩挑戰 × 團隊互動• 專業引導 × 職能連結• 行為觀察 × 回饋轉化 攀岩場不只是攀岩,更是 組織核心職能 展現的鍛練場域。 這堂體驗班你將收穫什麼? 1.你將參與一段具備結構與深度的體驗式訓練- 2.親眼看見如何把「軟實力」練得出來、說得清楚、對得上職能- 3.以組織健康為核心思維的訓練邏輯 只有你親身體驗過,才會明白這門課不是「讓大家玩一玩」, 而是「在挑戰的情境裡,才真正練出對組織有價值的行為」。 ✻ 活動資訊 地點|新莊國民運動中心-室內攀岩場 時間|6/27(五)13:30–17:00 著裝|輕便服裝,無需具備攀岩經驗 ➤ 人數有限,即刻報名https://reurl.cc/j9nMM2 注意事項: - 每家公司最多報名人數為2人。 - 主辨單位擁有完整活動解釋權。
【 打造對手偷不走的競爭優勢| 城市裡的冒險場-軟實力健身房 】-人資體驗班
0 likes • Jun 23
分享學員講義概覽 聰明可以模仿,健康難以複製 為團隊在乎的職能,增肌減脂
擁有好的體驗請先看完入群影片
這支影片將會跟你詳細說明: ✔️ 加入這個平台老師可以給你什麼? ✔️ 如何使用這個平台? ✔️ 如何解鎖贈品、課程、禮物...? ✔️ 我們的願景與長期規劃 我直接告訴你,這支影片的長度是 10分22秒 請你找個時間、找個安靜的環境,好好的把這支影片看完 如果沒看完,有可能會取消你進入平台,感謝你的配合🙏 看完後麻煩在下方留言區告知你已經看完~
3 likes • May 20
已看完,謝謝老師~
嗨 我是K.C
嗨!你好嗎? 我是K.C! 我在管顧公司服務,擔任顧問/培訓師的角色, 過去一直從老師身上獲得許多學習, 果真一陣子不見,就有新東西蹦出來, 這就是我認識且佩服的老師啊! 另外,這是我在其他空間寫的一些東西 https://vocus.cc/user/@FacilitatorKC 希望能讓大家更認識我 期待後續跟大家有更多交流唷~
8
0
1-5 of 5
K.c Huang
2
2points to level up
@kc-huang-3723
Hi I'm K.C

Active 17d ago
Joined May 19, 2025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