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眼中的你不是你, 這可以理解
但我一直以為, 至少我眼中的自己是自己
心理學家說: 因為很少有人能真正了解自己,對自己的認識會受到主觀情感和認知的影響。
大多數人只能看到自己的長處,卻看不到或不願反省自己的短處。即使有人指出不足,也會下意識地反駁或迴避,不願承認那就是真實的自己。
...好吧, 我好像是會下意識反駁的那一個🤣
可我 眼中的別人才是自己?
▪ 第一層:內心投射
• 你看到別人種種不好的樣子,其實源於你內心的投射
• 你眼中的別人是經過你自己的經驗、價值觀和信念過濾後的結果,並非完全客觀的他者。
我們對他人的看法和評價,其實是我們自己內心世界的一部分
▪ 第二層:防禦機制與分別心
• 這在心理學中稱為「分裂」防禦機制,在佛教中稱為「分別心」,指的是對萬事萬物的「是非美醜好壞」的評判。
• 我們對陌生人的所有評價都基於自己的偏見,因為我們從未了解他們的本質或真相
-------------------------------------------
要說看到別人不好的地方是自己內心的投射, 我好難懂
但若說看到別人好的地方, 我很想學, 是我內心投射希望成為的樣子, 這樣就好理解多了
再回來看, 看到別人不好的地方, 原來是我討厭自己的樣子, 好像也能接受了...
最近, 我也努力把這幾句話植進腦裡
提醒自己, 別人不好, 是自己內心投射, 接受別人的不完美,也是接受自己的不完美
持續看正向人事物, 持續正向思考
#每個人都值得被愛, 每個人都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