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tivity
Mon
Wed
Fri
Sun
Nov
Dec
Jan
Feb
Mar
Apr
May
Jun
Jul
Aug
Sep
What is this?
Less
More

Memberships

12 contributions to 第二人生啟動器 | 李柏賢老師
第二人生啟動器-週策報
這個禮拜你過得如何呢? 七月的最後兩週連續在台北、新竹、苗栗、台中有老師的實體講座。 文字可以讓你思考,但永遠無法取代身體的感受。 而真正的感受,其實都是複雜多層次的。 就如同離開舒適圈的勇氣,其實是四個重要的元素交互作用而成。 勇氣=(恐懼感 × 自我覺察 × 價值感 × 行動意圖) 是的你沒有看錯,勇氣裡面包含著恐懼。 沒有恐懼就沒有勇氣,所以當你萌生勇氣的那一刻,其實很多時候是恐懼所驅動的,而同時你也意識到自己需要跨出那一步,可能是你想擺脫過去,或是你嚮往著未來,你知道那一刻是無比珍貴的。 老師的講座就是要去創造出這些情境,讓你用你的身體深刻地從體會到體悟。 七月的實體講座主題:情緒設計師:將價值植入對方的大腦裡。 這個能力其實就是『財富變現』的超能力。 無論你從事什麼樣的工作,只要你能創造出情緒價值,就能把你的服務提升一個等級。 也特別要跟大家推薦:7月22日在苗栗的這場公益講座。 老師受邀幼安育幼院分享這場公益講座。 如果你的團隊需要的不只是金錢的激勵(或是你很難滿足這個單一條件),那麼這場講座會讓你感受到如何透過金錢以外的激勵,來引導與凝聚你的團隊。 如果你從事的工作深具挑戰性,你需要團隊成員上下一心的齊頭並進,那麼別錯過這場講座。 說了這麼多,最後想告訴大家最近常分享的話,是我看到好友 @曾 荃鈺 老師分享的文章, 他提到安海瑟薇面試的故事,總結了一句話深深打動我:機會是最難得的,學習是最簡單的。 而最好的學習是什麼呢?就是『輸出』。 我們的社群就是你很好的輸出平台,先從你的自我介紹開始吧! 近期又加入了一些夥伴,期待你的自介與分享,讓我們能有更多的可能性。 如果真的不知道該如何輸出,那就是你看的書太少了,打個廣告,歡迎加入老師第二季的返讀行動。 每天二十分鐘讓老師幫你選好書,讀好書。 如果你是看到這個訊息加入的夥伴,老師再送你第一季的內容喔! 近期實體講座報名網址請點這裡 第二季返讀行動報名請點這裡
1 like • Jul 21
安海瑟薇面試的故事也讓我印象非常深刻,她有膽視先把握住機會,再立即投入學習!
李柏賢老師要來苗栗囉!歡迎大家參加
📣 公益講座免費報名中! 《領導 × 團隊 × 成長:讓團隊發光發熱》 📍 地點:苗栗市新英里17鄰新英105號(幼安教養院) 🗓 時間:7/22(二)13:30-15:30 🎤 講師:李柏賢老師 💡 主題:提升領導力、激發團隊潛能 ✨免費參與 × 一場滋養心靈的智慧饗宴✨ 📌 快來報名:https://forms.gle/JELgSwKHBfaW6ym89 📞 聯絡:037-366995 #112 陳專員
3
0
七月份實體課程公告
好幾天沒有寫文章,因為很多計劃都在七月要展開。 偏偏七月又是老師外部邀約最多的時間點。 今天一算,七月的外部課程超過160個小時。 真的是甜蜜的負荷呀! 我常被問:到底怎麼一路走到今天?──這句話聽來像在問地圖,其實答案更像一張心理測驗。 其實人生沒有導航,只有持續校準的內心羅盤。 說穿了,我的「計畫」就像弗洛伊德的潛意識:看不見,卻默默推動一切。我只是把每堂課上成高濃度的「多巴胺」,再把每位學生的疑惑逐一拆解,好像在玩認知行為治療。 只要你願意專注當下,小目標就會滾成大雪球。 在我心裡,人生永遠分兩種行為:想做但還做不到的,與想做而且能做正在做的。若做不到,我就像班杜拉說的「他效能」──我相信我會找到我的團隊,有天能夠一起完成;若做得到,我就全情投入,直到進入米哈里所謂的「心流」。 我的信念是:做不到就結盟,做得到就燃燒。 有人追問:「那不想做的事呢?」真要論心理學,這叫注意力經濟──大腦根本懶得分配資源給不愛的任務。於是它自動把那些事擋在意識門外,就像把垃圾郵件丟進黑洞。 不在意,就不耗電。 可是現實總有「非做不可」的瑣事。記得某次在高速公路上,車陣塞到懷疑人生。我告訴自己:別把焦點放在方向盤,而是放在想像的未來教案。結果,一個創意課程就在紅綠燈前誕生。 洗碗也一樣。心理學把它叫「轉換型注意」──手在泡沫裡,腦海卻在雲端裡。朋友聽了笑問:「碗真的乾淨嗎?」我回他:「至少我的靈感被洗亮了。」 今年還有一半,接下來,我想點燃更多火花,讓更多學生站上屬於自己的舞台。若哪天你累了,記得搜尋我的名字,看我是否仍在路上──如果看見我,就代表信念還亮着。 別怕迷路,抬頭就能看見同路人。 行動是最好的心理治療,因為夢想只接受親自簽收。 如果真的迷惘,那就來老師的課程現場。 七月份真的有很多精彩的課程,尤其是老師的黑馬思維領袖營, 用半天的時間,讓你用全新的思維看待接下來的人生。 如果你是從事業務工作的夥伴, 別錯過7/3台北場的直效成交心理學體驗講座 老師會分享顧問式成交的系統精華給你。 如果你正處於職涯的迷惘階段, 那麼黑馬思維會帶領你擺脫一直以來的標準化思維。 七月份的課程簡介與報名網址: https://cjlead.notion.site/a56fe6343f464bd89d92d8a48bd4cf8e?v=8781eaba27b14b988103c7c8a3a7df78&source=copy_link
2 likes • Jun 30
老師7/22您有一場在苗栗幼安教養院的公益課程!也歡迎大家來參加,可以放到課程簡介中!
1 like • Jun 30
時間7/22(二)下午13:30-15:30 地點:苗栗幼安教養院(苗栗市新英里17鄰新英105號) 活動主題:領導 × 團隊 × 成長:讓團隊發光發熱!
把現在踩穩,未來才會自己站好
當大腦按下「現在」快轉鍵 想飛得遠,得先和當下握個手——現在不是敵人,只是過去欠的帳單。 大腦裡的生存系統比IG通知還煩人,一有風吹草動就猛按「危險」的鬧鈴。你的口袋裡藏的焦慮,多半是對「現在」嫌東嫌西,而不是對「未來」感到真正的恐懼。 ⸻ 追求快樂?麻煩先抽號碼牌 人性早就坐上逃生艇,靈性卻還在岸上排隊買票。 從心理學來看,大腦喜歡逃避痛苦,就像滑手機看短影音,一滑就是一小時。快樂這件事得動用前額葉的高階功能,慢得像啟動Windows更新;而痛苦呢?只要杏仁核稍稍用力一戳,你就已經跳傘了。 ⸻ 現況,是過去養出來的野孩子 你今天的生活,就是昨天的你透支未來的信用卡刷爆的樣子。 有次企業輔導時,我請老闆拍一張「現況」快照,結果照片上滿滿都是過去決策的殘影。他突然醒悟:現況這個劇本剪不掉,只能重新開一個新檔。 ⸻ 時間管理是做造型,不是長頭髮 嫌時間不夠用,就像怪髮型不好看——不是頭髮太短,是你造型沒搞定。 腦科學說,當我們焦慮趕時間時,前額葉就像爆滿的行李箱,怎麼塞都拉不上拉鍊。真正的問題不在於秒針走太快,而是你還在拿剪刀剪衣服,而不是用真空壓縮袋。 ⸻ 刪減任務不如升級算法 把任務砍成豆芽菜,也救不了你那顆老舊CPU。 曾有位行銷主管拼命刪減待辦事項,結果還是被卡在辦公室動彈不得。後來他換成「番茄鐘加情境切換」,大腦瞬間感覺像加了RAM,任務沒少,但運轉效率升級成超跑。 ⸻ 壓力是認知與行動的拔河比賽 你越知道該怎麼做,大腦越在後台翻白眼給你看。 認知失調理論說,知道應該做卻沒做,大腦就會啟動「自我吐槽模式」,滿腦子都是壓力荷爾蒙在跳舞。書念不下去?別怪自己,是杏仁核正在質問前額葉:「說好的夢想咧?」 ⸻ 沙子卡鞋,比高山擋路更惱人 大石頭好閃,小沙粒偏偏專攻腳底板。 一個研究生朋友被社團、戀愛、論文三方夾擊。我請他找出壓力的最小阻力點,結果發現竟然只是一個「沒人願意接手的社團例行事」。他一交棒,壓力像水退潮般迅速消失。 ⸻ 重新選擇,就是要跟人性過不去 遠離痛苦是人性,勇敢追夢是叛逆。 提醒自己:每踩一次煞車,都是選擇逃避;只有踩下油門,你才能真正抵達理想的終點。翻轉生活之前,先承認自己是人,再用靈魂簽下目標。 ⸻ 行動方案:把大腦從「逃難模式」調到「創造模式」 第一步 抓出頭號敵人閉眼想像,所有煩惱寫成便利貼貼滿房間,然後只留下最扎腳的那一張。幹掉它,你就開局領先了。 第二步 升級作業系統把那些重複、低價值的瑣事扔進「自動化」或「外包」的黑洞,只保留點燃你熱情的核心任務。 第三步 儀式感啟動大腦超愛鮮明的起跑線,為你的專注創造一個儀式——一首歌、一杯茶,或一口深呼吸都行。 第四步 微型成就感把大目標切成能當天搞定的小任務,讓多巴胺像便利商店的熱狗,隨時一口就能咬到。 第五步 每週自我訪談週末進行腦內對談,問自己:「這週哪件事最耗能?哪個成就最帶勁?」寫下答案,下週照著它點餐。 把這五步當成你的人生導航,不是逃避痛苦,而是主動切換到你想要的路線。記得:大腦不是囚禁你的牢籠,而是載你暢遊人生的豪華跑車。
1 like • Jun 21
好喜歡這篇文章,生動活潑,尤其是「時間管理是做造型,不是長頭髮 嫌時間不夠用,就像怪髮型不好看——不是頭髮太短,是你造型沒搞定。 腦科學說,當我們焦慮趕時間時,前額葉就像爆滿的行李箱,怎麼塞都拉不上拉鍊。真正的問題不在於秒針走太快,而是你還在拿剪刀剪衣服,而不是用真空壓縮袋。」這段!
🌲 【安頓身心 X 生活】我的「電池」人生:不再透支,用呵護綻放更璀璨的自我(作者:高淑芬老師)🌲
🌲 【安頓身心 X 生活】我的「電池」人生:不再透支,用呵護綻放更璀璨的自我(作者:高淑芬老師)🌲 🌟 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 小雅,在旁人眼中總是那位無所不能的「女超人」。無論是在職場上擔任效率卓越、能力出眾的專案經理,抑或是生活中兼顧家庭、熱心公益的楷模,她的行程表總是排得滴水不漏,從清晨到深夜,每一小時都精準規劃。她深信,只有持續不斷地努力、不斷超越自我,才能實現人生價值,不辜負所有人的期盼。 🌟 電池健康度的啟示 然而,某天小雅發現她的iPhone電池健康度從原來的100%一路滑落至85%,手機也開始頻繁地卡頓和發燙。她感到一陣驚訝,畢竟這支手機才使用不到兩年。她腦海中浮現手機設定裡那段關於「電池老化可能導致峰值效能降低」的說明,這句話如同閃電般劃破思緒,讓她驀然停下了腳步。 她仔細思量,這何嘗不是她自己的寫照?過去幾年,為了工作、家庭以及林林總總的責任,她日以繼夜地付出。她總是告訴自己「再撐一下就好」、「休息是浪費時間」。然而,就像手機電力耗盡需要充電一樣,她也感到身心俱疲。 只是,她習慣性地忽略那些警訊:持續的疲憊、易怒的情緒、效率的下降,甚至偶爾的心悸。她曾以為這些都是「努力的證明」,卻未曾意識到,她正逐漸透支著自己生命的「電池健康度」。 🌟 過度耗損的代價 「用太多電力,也需要恢復時間。」小雅低聲重複著這句話。手機的電池可以透過充電來恢復電力,但如果真的「用過度」,電池本身的壽命便會跟著下降,即使充電也無法回到最初的飽滿狀態。 她開始意識到,自己並非一台永不疲憊的機器。那些被她壓抑的疲憊感、那些被她忽略的身體警訊,都如同她內在「電池」所發出的求救信號。如果她持續透支,那麼失去的可能不僅僅是效率,更可能是無法逆轉的健康損害與生命熱情。她清醒地意識到,她的「電池健康度」已經亮起了危險的紅燈。 🌟 重新校準與充電 小雅決定做出「改變」。她開始學習如何為自己「充電」和「恢復」。 她重新調整了工作與生活的優先順序,不再將所有時間填滿,而是刻意留下空白。週末時,她嘗試放下手機,走進大自然,感受陽光與微風的輕撫。她開始練習冥想,讓心靈得以沉澱。她學會對那些超出負荷的要求說「不」,儘管這會讓她感到些許不適,但她明白這是保護自己的必要之舉。 起初,這並非易事。她仍會感到焦慮,覺得自己「不夠努力」。然而,每當這種念頭浮現,她便會想起手機電池的警示,時刻提醒自己:「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 她也尋求了心理諮詢,學習如何面對內在的壓力和完美主義。她開始允許自己有不完美的時候,允許自己犯錯,允許自己疲憊。她領悟到,真正的強大,並非永不跌倒,而是懂得在跌倒前先休息,然後以更穩健的步伐繼續前行。 🌟 蛻變與持續的成長 幾個月後,小雅的生活發生了顯著的變化。她的笑容變得更加輕鬆自在,眼神中充滿了光采。她的工作效率反而更高了,因為她不再是靠意志力硬撐,而是充滿活力與創意。她學會了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尊重自己的極限,並為自己設定健康的界限。 她的「電池健康度」或許無法回到最初的100%,但她學會了更聰明地使用它,更溫柔地呵護它。她明白了,自我成長的旅程並非一場無休止的衝刺,而是一場需要節奏、需要暫停、需要恢復的馬拉松。懂得休息,才能走得更遠、更穩、更快樂。 小雅不再僅是那個被稱作「女超人」的她,她是一個更完整、更真實、更懂得愛自己的女人。 她以自己的親身經歷,溫柔地告訴身邊的女性:「親愛的,妳的能量是有限的,請像愛惜手機一樣愛惜自己。記得定期為自己充電,給予自己恢復的時間,因為,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 —— ❤️ 女性自我檢測:我的「電池健康度」❤️ 透過這篇故事,親愛的妳可以透過以下問題,誠實地檢視自己的身心狀態: 1.我的日常能量儲備狀況如何? * 在一般情況下,我感到精力充沛、充滿活力,還是經常感到疲憊、提不起勁? * 我每天醒來時是感到休息充足,還是依然疲倦? 2.我是否懂得為自己設定健康的界限? * 當我感到時間或精力不足時,我是否能自在地拒絕他人的請求或額外責任? * 我是否常常為了滿足他人期望而透支自己? 3.我的休息時間是否受到重視和保護? * 我的行事曆裡是否有刻意留白的「休息時間」?這些時間是否真的用來放鬆和恢復,而不是被其他事情佔據? * 我上一次真正放鬆、沒有罪惡感、不思考任何工作或責任的休息是什麼時候? 4.我對「休息」抱持著什麼樣的態度? * 當我休息時,我會感到放鬆、安心,還是會感到愧疚、焦慮,覺得自己在「浪費時間」? * 我是否認為休息是「偷懶」的表現,而不是「必要」的投資? 5.我是否能辨識並回應身心的警訊? * 當我感到壓力、疲憊、情緒低落或身體不適時,我會選擇忽略、硬撐,還是會停下來傾聽並給予自己所需的照顧? * 我是否會因為長期的疲勞而導致脾氣暴躁、效率下降,甚至影響到人際關係?
🌲 【安頓身心 X 生活】我的「電池」人生:不再透支,用呵護綻放更璀璨的自我(作者:高淑芬老師)🌲
2 likes • Jun 21
謝謝淑芬的分享文章,非常好的提醒,問問自己的電池在什麼狀態!適時充電才能長久!
1-10 of 12
伊舒 李
3
18points to level up
@30410062
社工*勞資*零基礎手作 大家好 我住在苗栗 現在工作是財團法人苗栗縣私立幼安教養院(服務身心障礙者)的行政組長,主要業務內容是人員招募,培訓,福利制度,勞資相關等業務。 畢業以來從事社工工作,從事人資是近七年的事情。 喜歡藝術,沒相關背景的我,喜歡做一些零基礎的手作(粉彩、點點曼陀羅、俄羅斯戳戳繡)

Active 20d ago
Joined May 18, 2025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