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年輕人跑來找我,他說:
「老師,我覺得自己什麼都想做,但又什麼都沒開始。我是不是很沒用?」
我笑了。因為這不是沒用,這是典型的人性。
我們停滯不前,不是因為路不清楚,而是因為自己不清楚。
人生沒有能看到終點的路,只有能不能看清楚的自己。
一、猶豫的陷阱
當人面對抉擇,大腦同時開啟「獎賞系統」與「恐懼系統」,結果就是卡在十字路口,誰都不敢走。
年輕人以為自己選擇太多,其實不是。
不是路太多,而是沒有主軸。
真正有方向的人,不會因為旁邊有條小路就心癢。因為當你走在大道上,小路自然會變成背景雜音。
二、想回頭的幻覺
另一種停滯是「我是不是走錯了,要不要回頭?」
這是人類的慣性叫「損失厭惡」:你寧可什麼都不做,也不願承擔錯誤。
年輕人說:「老師,我覺得世界一直消磨掉我的熱情。」
我問他:「真的是世界嗎?還是你把熱情切碎分給太多東西?」
熱情不會被奪走,它只會被分散。
今天熱情給了工作,明天給了手機,後天甚至有人對「放棄」也能燃燒出熱情。問題從來不是熱情不見了,而是你沒聚焦。
三、選擇與結果的錯覺
「老師,我害怕選錯。」年輕人說。
我回答:「錯誤很珍貴,因為它會留下證據。恐怖的是,你什麼都沒選,連證據都沒有。」
有個詞叫「控制錯覺」:我們以為能用選擇換來想要的結果,但現實裡,變數遠比想像多。
選擇是你的責任,結果卻從來不聽你的話。
四、不確定才是答案
年輕人沉默了。他承認自己是因為看不見未來,所以不敢走。
我說:「那正是理由啊。因為看不見,才值得出發。因為未知,才叫人生。」
心理學稱這為「不確定性的耐受度」:能忍受模糊的人,反而更容易成功。
沒有確定的『未來』,只有確定的自己。
只要確定自己想要的,你就擁有未來。
五個靈魂拷問
- 你停下來,是因為沒路,還是因為你不敢走自己真正想走的那條路?
- 如果人生明天只剩下一條選項,你會鬆口氣,還是覺得被囚禁?
- 你在意的是「選錯」的代價,還是你根本不敢承認自己想要什麼?
- 你口口聲聲說熱情不見了,可是你最後一次專注到忘了時間,是多久以前?
- 你以為你在等結果,其實是結果在等你——那你要讓它等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