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任的起點是懷疑
學員問我:「老師,人跟人之間最核心的互動,是什麼?」
我連眨眼的時間都省下來,直接回:「先讓人相信你,勝過讓人喜歡你。」
不論你是老師、業務,還是約會咖,信任才是王牌。講白了,名片可以沒有,誠意不能缺席。我當講師,不靠學歷鋪陳,更不把頭銜當護身符。我用一種更快的方式:先丟顆懷疑的種子,再收割一輩子的信任。
信任的起點,不是保證,而是疑問。
懷疑:信任的助跑區
心理學說「認知失衡」:聽到跟期待不符的訊息,人會心裡發癢。這時候只要一句:
「你覺得這真的有可能嗎?」
目的不是打臉,而是把對方的耳朵變成腦子。從「聽」到「想」,那座橋叫「懷疑」。
讓人先打結,才願意拆解。
第一幕:故事先鋪路,觀眾都入戲
講課時,學生靈魂出竅,我就講我在一間效率至上的公司實習的趣事。組長每場會議都附流程表;提早結束他買飲料,拖時間他也買——因為浪費大家時間是他的鍋。
某晚七點到九點的會議,八點半組長突然對一位同仁說:「你可以走了。如果十分鐘內不懂我為何請你走,明天別來。」
學生瞬間醒腦,疑惑與好奇把他們拉回現場。
好故事是注意力的釘書機。
第二幕:撒點毒藥,疑心正式上線
我問學生:「那同仁認真又沒滑手機,為何被請走?你覺得合理嗎?」
不給答案,只給矛盾。這是拆掉「理所當然」的炸藥,逼人睜眼看細節。
懷疑不是挑釁,是大腦的暖身操。
第三幕:真相登場,信任落地
組長揭牌:「那位同仁整場零發言。你們來這裡是創造價值,不是當錄音筆。既然只想抄筆記,我會後寄給他就行。他不尊重自己的時間,就無法尊重他人的時間。」
子彈進腦門,學生秒懂——信任源自主動參與與貢獻,而非順從。
與其讓人相信你,不如讓人因你升級。
八步行動方案:把懷疑煉成信任
一、先問再保證
以問題開場,比拍胸脯保固更有說服力。
二、故事取代頭銜
頭銜只隔絕距離,好故事才能共振情緒。
三、引導勝於說服
讓對方自己想通,比你講到喉嚨破還管用。
四、小衝突喚醒注意
刻意營造認知摩擦,才能打開新視窗。
五、問題大於答案
提問決定旅程長度;好題目帶人跑更遠。
六、累積小勝利
一次給對方一點成就感,信任路徑才會黏住。
七、真相讓對方揭
自己翻到牌,比看你攤牌更有成就感。
八、成為觸媒,不是主角
你賣的不是自己,而是對方升級後的樣子。
11
14 comments
李 柏賢
6
信任的起點是懷疑
第二人生啟動器 | 李柏賢老師
如果人生是一部車,第二人生啟動器就是點火器。
我們提供你一切加速的工具與利器,燃亮終身學習的引擎;
這裡不談年齡,只談爆發,不收藉口,只收行動。
你的未來不是延長賽,而是無限賽道——現在就點火!
讓老師陪伴你,一起點燃你的第二人生。
Leaderboard (30-day)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