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訓練的本質,說穿了,不過四個字:「加速定著」。
可惜,許多單位在這場心理博弈中,竟選擇押寶在「專業能力」上。這就像是要讓一棟大樓穩固,卻先拼命擦玻璃,忘了先打地基。沒錯,專業能力固然重要,但它更像是細水長流的內功修練,而非一招制敵的神功。
客戶的異議天天變、族群日日新,今天是車禍明天可能是遺囑,專業跟不上變化,靠的絕非一開始的新人訓練,而是後續的環境與機制。
心理學告訴我們:「人留得下來,是因為感覺自己屬於這裡。」所以,讓新人定著的關鍵,其實藏在三個心理需求:歸屬感、成就感、未來感。
一、歸屬感:我是不是團隊的一份子?
新人來到團隊,若是每天只見到招募他的主管,其他人像是辦公室的裝飾品,久而久之就會懷疑:這裡有我容身的位置嗎?
就像是新生第一天走進教室,如果沒有人主動打招呼,他會默默坐在角落,等待被世界遺忘。反之,若學長姐主動帶他認識、告訴他午餐哪裡吃最好,他的歸屬感瞬間點燃。
真正讓新人留下的,是「整個團隊都在歡迎你」的氣氛。當帶新人不是一人責任,而是眾人參與,新人自然會從「我是誰」過渡到「我們是誰」。
人會離開一個工作,但不容易離開一個讓他感受到溫暖的群體。
二、成就感:我是不是每天都在進步?
每天學一點、進步一點,是心理上的正增強。就像打電動一直升級會讓人上癮,學習地圖也是讓新人「上癮」的關鍵設計。
一位新人小李曾分享,每天早上十點的簡報練習,是他覺得最充實的時刻。第一次他只敢念稿,第二週他開始加上手勢與表情,到了第三週,他甚至主動教別的新人如何收尾。這種進步的實感,是留下來的原動力。
如果今天的自己,比昨天多懂了一個話術、多懂一個產品背後的邏輯,那他就會感覺「這工作值得做下去」。
讓人留下來的,不是天花亂墜的未來,而是一步一步有感的進展。
三、未來感:我看得見自己的未來嗎?
很多新人最後選擇離開,說穿了,是因為「進來之後才發現跟想的不同」。這種心理落差就像約會對象照片是濾鏡開到滿,見面後才驚覺自己是上了當。
有一位原本在科技業的新人,轉職到保險後三週離職,理由是:「我以為會有完善的教育制度,結果只有業績壓力和早會打卡。」
解方是什麼?是「預期管理」。主管要帶新人看清每一個環節,包括未來會遇到的難關、轉介的瓶頸、收入的波動。不是畫大餅,而是畫地圖。
讓人走得遠的,不是夢,而是知道路怎麼走。
最後的最後,最關鍵的教育訓練只有一個:讓新人喜歡這個團隊。
專業能力可以自己進修,但對團隊的熱愛,得靠整個運作系統慢慢養。
有個故事這樣說,一位在保險業做了一年就離開的女孩,在離職時寫了一封信給主管:「雖然我選擇了別的路,但我會一直記得你給我的信任與包容,那是我對這個行業最溫暖的記憶。」
訓練的最高境界,不是留下人,而是留下感謝。
你可以開始這樣做:
一、為團隊設計「迎新系統」,讓每位新人都有固定的導師與同儕支持。
二、建立可視化學習地圖,讓新人清楚知道學了什麼、接下來要學什麼。
三、每週一次「未來規劃對話」,協助新人重新調整期待與現實。
四、團隊內建立「感謝文化」,讓每位新人的努力都被看見。
五、用心陪伴,而非強硬推進,讓新人成為團隊的擁護者,而非旁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