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果=渴望x方法+時間。
聽起來像數學,卻比數學更殘酷。因為數學裡少了人性這個變數。
有人會立刻跳出來說:少了能力吧!但說真的,能力從來不是問題。人類沒有翅膀,卻坐著鋼鐵鳥比老鷹飛得更高。能力只是時間與方法的延遲兌現,不是天花板。真正的天花板,叫做渴望。
換句話說,能力不是門檻,心裡的那扇門才是。
心理學家馬斯洛提過需求層次,低層的需求會強烈驅動行動。想喝水的人不會去研究哲學,因為口渴比真理更急迫。渴望越深,越能逼你找到更好的方法。這就是為什麼「真正想要」和「嘴巴上說想要」差別天大。
嘴巴會騙人,行動不會。
看看布萊德彼特主演的《F1電影》。他飾演的車手桑尼,曾經是天才,但因事故退出賽道,三十年後才被找回。他要復出,不靠天分,而是靠渴望支撐自己,把方法一點一滴找回來:從模擬器訓練到車隊策略,一切都得重頭開始。最後,他用智慧與冷靜拿下比賽。
這就是渴望逼出的方法,再用時間證明的結果。
沒有這樣的渴望,他早就留在出租車座椅上,而不是重返賽道。
冠軍不是那天贏的,而是在每次復出的選擇裡贏的。
《凡人修仙傳》的韓立也是一樣。他出生平凡,天資不算卓越,卻有一個不容否認的渴望:活下去,修得更高。
於是他不靠血統開掛,而是靠謹慎與反覆調整方法:換功法、學陣法、煉丹藥,一次次用時間把自己推上新台階。
沒有百分百的渴望,他根本熬不過血色禁地,更不可能結成元嬰。
粉絲笑他是“膠帶俠”,但正因為不怕土法煉鋼,他才走到別人走不到的高度。
平凡人能修仙,全靠渴望足夠真。
所以,怎麼驗證你到底有多想要?不用問你,也不用聽你講。只要看你用了什麼方法,就能知道答案。
方法是渴望的X光片,照得一清二楚。
最後,把話說得直白一點:結果從來不是命運給的,是你渴望的重量加上方法的精度。
當你願意承認這一點,人生就會開始有趣,因為命運不再是算命師的工作,而是你手裡的一支筆。
渴望若真,方法自來;方法若真,時間必答。
記下這四點
一、檢視自己最想達成的目標,誠實寫下你目前用的方法。
二、問自己:這些方法是不是最佳?還是只是「習慣的方式」?
三、設下學習清單,投資時間去找到能突破現況的方法。
四、定期回頭檢查:方法有沒有升級,還是只在原地跑圈。
真正的驗證題只有一個:你的方法,有沒有配得上你說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