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力其實是一個引導自身力量的過程
你越想改變一個人的想法,越不能正面衝突,因為一旦吵起來,邏輯就會退場,情緒直接搶戲。
改變他人不是靠推倒他們的想法,而是種下「自己動搖」的種子。影響一個人,其實像煮水一樣,不能猛火硬煮,而是慢慢讓水自己開始冒泡。
第一步,不是說服對方,而是讓對方開始懷疑自己。第二步,讓他了解你的想法好在哪裡。第三步,把選擇權交還他手中,讓他自己說出「我想改變」。
這就像有個媽媽想讓女兒遠離早戀。她要是開口就說「妳懂什麼是愛嗎?」那女兒的回答十之八九是:「我當然懂,而且你越反對我越愛!」
但如果媽媽說:「如果你們是真愛,這些旁人的壓力算什麼,你們一定撐得過。」
這句話,就像是對愛情灌了冷水——「我們真的是那種撐得過的人嗎?」
人性有個奇妙機制:你越被否定,越要證明對方錯;但如果你被看好,反而會開始質疑自己能不能做到。
就像一位老闆對員工說:「你今天報告講得太棒了,我覺得你可以帶整個團隊!」這句話一出,員工八成會在心裡冒出:「我?真的假的?」
有些人會說:「但行銷不就是用恐懼讓人買單嗎?」
沒錯,但恐懼有效,是因為它提前埋下印象,而不是在你已經決定好時來對抗你。
你還沒想到要去河邊玩時看到「去年有人溺水」的警示,會留下深刻印象;但當你決定要去了,再來講危險,只會換來一句:「我們會小心的啦!」
心理防衛這件事,是內建的。你一對抗,我一自衛;你一質疑,我一固執。
所以啊,要讓人認同你,千萬別急著當反派,反而要用點演技——講反話,還要講得像真心話。
像孩子考試考差了,原本擔心你會暴怒,但你一開口卻說:「我覺得你可能只是考試那天狀況不好吧。」
這時他反而會說:「不是啦,我其實前幾天根本沒讀書……」
這一刻,他不是輸給你,是輸給了自己的良心。
改變一個人,最快的方式就是讓他自己去發現,自己可能錯了。
因為所有真正的改變,都是從「內心自言自語」開始的,不是從別人的高聲吶喊。
當我們放下對抗,才有可能真正影響對方。
給你幾個錦囊提醒你:
一、學會暫時收起「糾正」的衝動,先讓對方說完。
二、用肯定代替質疑,用「你應該可以」代替「你一定不行」。
三、嘗試講一次反話,不是反諷,而是真心給出信任的話語。
四、給對方選擇權,不是給他壓力,而是給他主導的舞台。
真正的影響力,不在聲音大小,而在於讓對方聽見自己的聲音。
6
5 comments
李 柏賢
6
影響力其實是一個引導自身力量的過程
第二人生啟動器 | 李柏賢老師
如果人生是一部車,第二人生啟動器就是點火器。
我們提供你一切加速的工具與利器,燃亮終身學習的引擎;
這裡不談年齡,只談爆發,不收藉口,只收行動。
你的未來不是延長賽,而是無限賽道——現在就點火!
讓老師陪伴你,一起點燃你的第二人生。
Leaderboard (30-day)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