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八月一直是老師一年中最忙碌的時段,度過九月初後終於可以稍作喘氣。
老師一直在推廣的就是『非授權』的領導力。
因為只有拿掉身份跟權力,才能真正的看清楚自己的影響力。
昨天復盤了一下這半年,也舉辦了32場的公開講座。
新增了兩個壽險事業團隊的輔導,一個新創事業團隊與一個房仲業務團隊的輔導。
完成了房仲新人培訓的系統算是這半年很重要的一項里程碑。
也更堅定地讓老師發現,領導力是所有成功關鍵的核心。
前幾天課程結束後,一個學員傳訊問我:
一、領導者該有什麼特質
二、我有沒有這些特質
三、要怎麼培養這些特質
當下我跟他說:我先回答第二個,因為這題最直接。
當你願意接受別人的回饋,你就已經踏進領導的門檻了。很多人聽到批評就炸毛,比被點名沒交作業還火大。但如果你能忍下來、聽進去,這就是格局。能聽得進別人說話的人,最後才會有人願意聽他說話。想要被人追隨,先學會把耳朵打開。
接下來,領導者到底需要什麼特質?
不要急著去翻教科書,裡面的定義讀起來,比政府公文還無聊。你讀兩頁就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在準備考國考。那些文字不會幫你多帶一個人,只會幫你提早進入午睡模式。真正該問的是:如果今天有人要你跟著他走,你憑什麼會點頭?因為他有本事?因為他人品過關?還是因為他能帶你去一個更好的地方?答案就在這裡。領導的定義,不在書上,而在你心裡的期待。
我乾脆直說:老師真正要你們成為的,不是「領導者」,而是「菁英」。因為只要有追隨者,就能叫領導者,這門檻低得跟申辦超商會員卡差不多。
要當領導者太容易了,但要成為菁英卻難上加難。舉個例子:你被選為班長,同學表面聽你指揮,你形式上就是領導者。但你是菁英嗎?未必。領導靠的是職位,菁英靠的是實力。沒有內涵的領導,就像一杯沒有料的珍奶,吸起來全是空虛。只有真材實料的菁英,才會讓人心甘情願地追隨。
那要怎麼培養這些特質?三個方向,簡單又直接:
第一,學會分享
分享不是在 IG 曬早餐,也不是把讀書筆記硬塞給別人。分享是一種心態:「我有東西,也希望你變好。」心理學早就說過,願意分享的人,才可能創造影響力。你的一句話,可能就成為別人行動的開關。寫心得、公開分享,就是在練這個。別怕不完美,因為沉默才是最大的浪費。
第二,管理時間
為什麼我要推廣加入我的會員參加早晨直播?不是我想整你們,而是自律就是成功的入場券。我每天六點起床準備,為了七點十分直播。這習慣逼得我不敢熬夜,讓生活自動走上正軌。心理學研究也早就指出,自律比聰明更能決定成就。說白了,能把時間管好的人,才有資格管好自己的人生。
第三,實作一切
不要只會想。想知道自己有沒有影響力?直接去邀朋友參加活動,或者試著說服別人接受你的想法。結果馬上見真章。就算失敗,也比坐著幻想「如果我是領導者」有用一百倍。因為只有真槍實彈的行動,才能幫你看清自己哪裡不足。
最後一點,找一個教練或導師。靠自己亂衝,盲點比你想像的還多。教練的存在,就是那面照妖鏡,幫你看清現況。真正的團隊,不是永遠拍手捧你的人,而是敢直接糾正你的人。能提醒你的人,比只會支持你的人更有價值。
行動方案:四個必練習慣
一、每天公開一則心得,不管長短,重點是養成輸出的習慣
二、固定起床時間,別跟自己討價還價
三、每週做一次小實驗,測試自己影響力到底有沒有用
四、找一個敢講真話的人,定期讓他戳破你的幻覺
領導不是一張掛在牆上的證書,而是每天小習慣的積累。你怎麼過今天,就決定別人願不願意明天還跟著你。菁英不是天生的,而是被一點一滴磨出來的。真正重要的,不是你拿到領導的職位,而是別人心裡認定:跟著你,不會走錯路。
如果你還沒加入老師的晨間直播課,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給自己一個啟動。
有興趣的夥伴,歡迎私訊老師。
當然,歡迎你先來實體的講座體驗領導力的魅力。
九月份主題:讓團隊與客戶都買單的成交技術
台北、新竹、台中等你來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