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說帶給我的靈光一閃
好辯論——不是把人說到啞口無言,而是讓人眼睛一亮。
昨晚刷到《奇葩說》那集「若有一次機會能復活一位摯愛之人,是好事嗎?」。
正方大喊:「科技!何須拒絕!」
反方冷靜回擊:「科技無罪,政策有責——只有一位?這選擇也太殘酷。」
那一刻,我沒被「說服」,卻被「點亮」:視角一變,問題就活了。
如何把「說服」升級成「啟發」?
【親子篇】——別把孩子堵到牆角
小孩問:「一定要靠讀書才有前途嗎?」傳統爸媽:
「你現在就是學生,讀就對了!」
結果?——對話終止,親子關係降溫。
我的版本:
- 先肯定動機:「你想要前途,這很好。」
- 拆解假設:「不讀書也能成功?有可能!那什麼情況下你還願意讀?」
- 舉例打通:「大廚看食譜、舞者讀樂譜——那也是『讀書』的一種。」
- 拋回核心:「關鍵不是讀不讀,而是這方法對你管不管用。」
孩子愣住三秒,腦子開始轉,對話得以續航——啟發成功。
【職場篇】——成交是幫客戶把話說完
客戶:「我再考慮一下。」
業務常見打法:苦等、催電、加折扣。我的打法:
「與其花時間考慮,不如直接說卡在哪裡?
如果真的是價格,我也不想耽誤您;若是服務細節,我立刻補齊。」
客戶往往順勢脫口:「的確是預算……」接著一句直球:
「若價位落在您能接受的範圍,就OK了?」
對方點頭——成交只差最後一個「Enter」。
另一個小故事:外送員的神救援
朋友阿哲點了一碗麻辣燙,不辣發錯單。
客服道歉半天仍被他抱怨不停。
外送員小劉見狀,把頭盔一摘,笑嘻嘻說:
「哥,您就當這碗是清湯,今晚腸胃休假,明早戰力滿格!」
阿哲愣了兩秒,笑了:「那再加顆蛋。」——被啟發的人,願意自己加點料。
核心提醒
- 說服=移除抗拒;費力還不一定中。
- 啟發=點火苗;對方自己添柴,火才旺。
你可以這樣做:
- 先問一句「為什麼問?」——找出對方真正的動機。
- 用「如果 … 會不會 …?」反推法——讓對方自行把路走完。
- 替對方算時間成本——別讓「考慮」成為拖延的藉口。
- 把選項限縮到兩個——「這」還是「那」?避免天女散花。
- 引用生活小例子——食譜、樂譜、攻略,比大道理更入心。
- 承認自己的限制——「價格壓不下」反而讓人信任。
- 把對話變成共同解謎——一起找答案,而非我告訴你答案。
- 結束前丟顆彩蛋——「如果有新點子,隨時Call我」,保持餘溫,方便續攤。
別忙著把門關上。
把窗戶推開一點,讓光先照進來。
啟發,就是那一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