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l 2 (edited) • 教學技巧
🌲【語文小教室:訪談法】寫作不卡關!用「訪談法」挖出好點子,用「破冰句」勾住讀者心(上) (作者:高淑芬老師)🌲
🌲【語文小教室:訪談法】寫作不卡關!用「訪談法」挖出好點子,用「破冰句」勾住讀者心(上) (作者:高淑芬老師)🌲
親愛的同學們、家長們,大家好。
您好,我是您的寫作領航員,高淑芬老師。
許多孩子面對寫作,總是感到困擾。像是,腦袋突然一片空白,不知道如何下筆;有時候寫出一兩行內容,卻覺得沒抓住重點;還有時候,不知道怎麼開始第一句話。眉頭緊皺,望著稿紙無奈地喃喃自語:「我還能寫些什麼?」
但其實,寫作的瓶頸不只發生在小學生身上,進入大學、職場仍舊有許多寫作的挑戰等待我們去迎接。
我回想起自己中文系所,以及曾經在台灣微軟和聯合報系的業界實習與實務經驗。這些經歷不僅開拓了我的視野,也豐富了我的寫作思維與內容。
這一個主題文章是我閱讀李柏賢老師的文章「阻礙成交四大系統」而有的發想。我從中擷取兩個觀點適合應用在我的寫作分享上,也分享給各位社團夥伴。
今天我們從商業思維來切入,雖然這是為業務工作而設計的,但其中的思考方式有效幫助我們解決寫作時遇到的困難。
我們將主題設定為「遊記」,一起來看看,如何在寫作中運用「訪談法」與「破冰句」吧!
🌟重點:寫作課上的「訪談法」:解決「寫不出來、沒有重點」的問題
我們在寫作上也有「認知盲區」,就是「你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寫作資訊。
寫作的時候,這就像是我們腦袋裡的「點子盲區」,意味著你不知道自己可以寫什麼,或者你對一個主題瞭解得不夠深入,因此寫出來的東西就沒有重點。
而「訪談法」,是為了幫助孩子們「破解點子雷達失效」,提升他們主動「發現」寫作素材和「辨識」寫作重點的能力。
那麼,該如何運用呢?
1、 「訪談」自己或周圍的世界:
(1) 對話式思考:
當你不知道要寫什麼時,試著像訪談別人一樣,好奇地問問自己:「今天發生了什麼好玩的事?」「我看見了什麼新事物?」。
(2) 觀察與提問:
寫作不只是想像,仔細觀察也很重要。去海邊的時候,你看到小螃蟹爬呀爬。你會怎麼形容它?像一個雄壯威武的士兵?還是它以可愛的模樣探索世界?
不要急著下筆,再問問自己:
1. 「它在做什麼呢?」
2. 「它讓我想到了什麼?」
3. 「如果我是它,我會有什麼感覺?」
(3) 訪談身邊的人:
如果描寫人物或事件,試著問問家人或朋友,關於某個主題的回憶。
例如,要寫「遊記」,可以這樣問:「你對上次旅行印象最深的是什麼?」「有沒有發生什麼有趣或難忘的事?」。
2、 挖掘「需求趨勢」(寫作重點):
透過訪談和觀察,你會收集到許多零散的資訊,就像業務員挖掘客戶「需求」的過程一樣。你要從中找出資訊背後,你最想表達的「重點」或「主題」。
訪談了家人關於旅行的經驗,發現大家對「在海邊挖沙」都感到特別開心。那麼,「挖沙」可能就是你這篇文章的「重點」。
3、 建立「經驗資料庫」:
(1) 紀錄訪談和觀察結果:這些資料可能是筆記、畫圖、錄音,都將成為你寫作的「素材」,如同業務員的「客戶資料庫」一樣,隨時可以取用。
(2) 拆解案例:透過你筆記裡面的資料,思考是怎麼觀察、如何提問,又是怎樣找到重點的。假如有好的範文參考,試試拆解,這對寫作會有事半功倍的奇效。
🌟小結:「訪談法」將我們從被動等待靈感,轉化為主動出擊,像個小偵探一樣去挖掘寫作的寶藏,讓你的文章不再空泛,而是充滿了真實的細節和明確的重點。
除了「訪談法」有助於擴展文章視野,還有一個好用的寫作技巧,叫做「破冰句」,我們下一篇見!
──
🌟作者介紹:「您好,我是你的寫作領航員,高淑芬老師。」畢業於臺北市立教育大學中文研究所。曾經擔任採訪記者,也是站在教室前的寫作老師。在這裡,陪小學生寫觀察、寫想像;陪國中生寫情感、寫思考;陪高中生寫立場,也寫青春裡那些說不出的話。
FB粉絲專頁:「高淑芬希望寫作教室」主持人。https://www.facebook.com/share/1BfPPJnFNc/?mibextid=wwXIfr
2
0 comments
淑芬 高
4
🌲【語文小教室:訪談法】寫作不卡關!用「訪談法」挖出好點子,用「破冰句」勾住讀者心(上) (作者:高淑芬老師)🌲
第二人生啟動器 | 李柏賢老師
如果人生是一部車,第二人生啟動器就是點火器。
我們提供你一切加速的工具與利器,燃亮終身學習的引擎;
這裡不談年齡,只談爆發,不收藉口,只收行動。
你的未來不是延長賽,而是無限賽道——現在就點火!
讓老師陪伴你,一起點燃你的第二人生。
Leaderboard (30-day)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