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tivity
Mon
Wed
Fri
Sun
Nov
Dec
Jan
Feb
Mar
Apr
May
Jun
Jul
Aug
Sep
What is this?
Less
More

Memberships

LIM 先鋒學院

2.5k members • Free

13 contributions to 第二人生啟動器 | 李柏賢老師
🌲【語文小教室:訪談法】寫作不卡關!用「訪談法」挖出好點子,用「破冰句」勾住讀者心(上) (作者:高淑芬老師)🌲
🌲【語文小教室:訪談法】寫作不卡關!用「訪談法」挖出好點子,用「破冰句」勾住讀者心(上) (作者:高淑芬老師)🌲 親愛的同學們、家長們,大家好。 您好,我是您的寫作領航員,高淑芬老師。 許多孩子面對寫作,總是感到困擾。像是,腦袋突然一片空白,不知道如何下筆;有時候寫出一兩行內容,卻覺得沒抓住重點;還有時候,不知道怎麼開始第一句話。眉頭緊皺,望著稿紙無奈地喃喃自語:「我還能寫些什麼?」 但其實,寫作的瓶頸不只發生在小學生身上,進入大學、職場仍舊有許多寫作的挑戰等待我們去迎接。 我回想起自己中文系所,以及曾經在台灣微軟和聯合報系的業界實習與實務經驗。這些經歷不僅開拓了我的視野,也豐富了我的寫作思維與內容。 這一個主題文章是我閱讀李柏賢老師的文章「阻礙成交四大系統」而有的發想。我從中擷取兩個觀點適合應用在我的寫作分享上,也分享給各位社團夥伴。 今天我們從商業思維來切入,雖然這是為業務工作而設計的,但其中的思考方式有效幫助我們解決寫作時遇到的困難。 我們將主題設定為「遊記」,一起來看看,如何在寫作中運用「訪談法」與「破冰句」吧! 🌟重點:寫作課上的「訪談法」:解決「寫不出來、沒有重點」的問題 我們在寫作上也有「認知盲區」,就是「你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寫作資訊。 寫作的時候,這就像是我們腦袋裡的「點子盲區」,意味著你不知道自己可以寫什麼,或者你對一個主題瞭解得不夠深入,因此寫出來的東西就沒有重點。 而「訪談法」,是為了幫助孩子們「破解點子雷達失效」,提升他們主動「發現」寫作素材和「辨識」寫作重點的能力。 那麼,該如何運用呢? 1、 「訪談」自己或周圍的世界: (1) 對話式思考: 當你不知道要寫什麼時,試著像訪談別人一樣,好奇地問問自己:「今天發生了什麼好玩的事?」「我看見了什麼新事物?」。 (2) 觀察與提問: 寫作不只是想像,仔細觀察也很重要。去海邊的時候,你看到小螃蟹爬呀爬。你會怎麼形容它?像一個雄壯威武的士兵?還是它以可愛的模樣探索世界? 不要急著下筆,再問問自己: 1. 「它在做什麼呢?」 2. 「它讓我想到了什麼?」 3. 「如果我是它,我會有什麼感覺?」 (3) 訪談身邊的人: 如果描寫人物或事件,試著問問家人或朋友,關於某個主題的回憶。 例如,要寫「遊記」,可以這樣問:「你對上次旅行印象最深的是什麼?」「有沒有發生什麼有趣或難忘的事?」。 2、 挖掘「需求趨勢」(寫作重點): 透過訪談和觀察,你會收集到許多零散的資訊,就像業務員挖掘客戶「需求」的過程一樣。你要從中找出資訊背後,你最想表達的「重點」或「主題」。 訪談了家人關於旅行的經驗,發現大家對「在海邊挖沙」都感到特別開心。那麼,「挖沙」可能就是你這篇文章的「重點」。 3、 建立「經驗資料庫」: (1) 紀錄訪談和觀察結果:這些資料可能是筆記、畫圖、錄音,都將成為你寫作的「素材」,如同業務員的「客戶資料庫」一樣,隨時可以取用。 (2) 拆解案例:透過你筆記裡面的資料,思考是怎麼觀察、如何提問,又是怎樣找到重點的。假如有好的範文參考,試試拆解,這對寫作會有事半功倍的奇效。 🌟小結:「訪談法」將我們從被動等待靈感,轉化為主動出擊,像個小偵探一樣去挖掘寫作的寶藏,讓你的文章不再空泛,而是充滿了真實的細節和明確的重點。 除了「訪談法」有助於擴展文章視野,還有一個好用的寫作技巧,叫做「破冰句」,我們下一篇見! ── 🌟作者介紹:「您好,我是你的寫作領航員,高淑芬老師。」畢業於臺北市立教育大學中文研究所。曾經擔任採訪記者,也是站在教室前的寫作老師。在這裡,陪小學生寫觀察、寫想像;陪國中生寫情感、寫思考;陪高中生寫立場,也寫青春裡那些說不出的話。 FB粉絲專頁:「高淑芬希望寫作教室」主持人。https://www.facebook.com/share/1BfPPJnFNc/?mibextid=wwXIfr
2
0
🌲【語文小教室:訪談法】寫作不卡關!用「訪談法」挖出好點子,用「破冰句」勾住讀者心(上) (作者:高淑芬老師)🌲
🌲 【安頓身心 X 生活】我的「電池」人生:不再透支,用呵護綻放更璀璨的自我(作者:高淑芬老師)🌲
🌲 【安頓身心 X 生活】我的「電池」人生:不再透支,用呵護綻放更璀璨的自我(作者:高淑芬老師)🌲 🌟 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 小雅,在旁人眼中總是那位無所不能的「女超人」。無論是在職場上擔任效率卓越、能力出眾的專案經理,抑或是生活中兼顧家庭、熱心公益的楷模,她的行程表總是排得滴水不漏,從清晨到深夜,每一小時都精準規劃。她深信,只有持續不斷地努力、不斷超越自我,才能實現人生價值,不辜負所有人的期盼。 🌟 電池健康度的啟示 然而,某天小雅發現她的iPhone電池健康度從原來的100%一路滑落至85%,手機也開始頻繁地卡頓和發燙。她感到一陣驚訝,畢竟這支手機才使用不到兩年。她腦海中浮現手機設定裡那段關於「電池老化可能導致峰值效能降低」的說明,這句話如同閃電般劃破思緒,讓她驀然停下了腳步。 她仔細思量,這何嘗不是她自己的寫照?過去幾年,為了工作、家庭以及林林總總的責任,她日以繼夜地付出。她總是告訴自己「再撐一下就好」、「休息是浪費時間」。然而,就像手機電力耗盡需要充電一樣,她也感到身心俱疲。 只是,她習慣性地忽略那些警訊:持續的疲憊、易怒的情緒、效率的下降,甚至偶爾的心悸。她曾以為這些都是「努力的證明」,卻未曾意識到,她正逐漸透支著自己生命的「電池健康度」。 🌟 過度耗損的代價 「用太多電力,也需要恢復時間。」小雅低聲重複著這句話。手機的電池可以透過充電來恢復電力,但如果真的「用過度」,電池本身的壽命便會跟著下降,即使充電也無法回到最初的飽滿狀態。 她開始意識到,自己並非一台永不疲憊的機器。那些被她壓抑的疲憊感、那些被她忽略的身體警訊,都如同她內在「電池」所發出的求救信號。如果她持續透支,那麼失去的可能不僅僅是效率,更可能是無法逆轉的健康損害與生命熱情。她清醒地意識到,她的「電池健康度」已經亮起了危險的紅燈。 🌟 重新校準與充電 小雅決定做出「改變」。她開始學習如何為自己「充電」和「恢復」。 她重新調整了工作與生活的優先順序,不再將所有時間填滿,而是刻意留下空白。週末時,她嘗試放下手機,走進大自然,感受陽光與微風的輕撫。她開始練習冥想,讓心靈得以沉澱。她學會對那些超出負荷的要求說「不」,儘管這會讓她感到些許不適,但她明白這是保護自己的必要之舉。 起初,這並非易事。她仍會感到焦慮,覺得自己「不夠努力」。然而,每當這種念頭浮現,她便會想起手機電池的警示,時刻提醒自己:「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 她也尋求了心理諮詢,學習如何面對內在的壓力和完美主義。她開始允許自己有不完美的時候,允許自己犯錯,允許自己疲憊。她領悟到,真正的強大,並非永不跌倒,而是懂得在跌倒前先休息,然後以更穩健的步伐繼續前行。 🌟 蛻變與持續的成長 幾個月後,小雅的生活發生了顯著的變化。她的笑容變得更加輕鬆自在,眼神中充滿了光采。她的工作效率反而更高了,因為她不再是靠意志力硬撐,而是充滿活力與創意。她學會了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尊重自己的極限,並為自己設定健康的界限。 她的「電池健康度」或許無法回到最初的100%,但她學會了更聰明地使用它,更溫柔地呵護它。她明白了,自我成長的旅程並非一場無休止的衝刺,而是一場需要節奏、需要暫停、需要恢復的馬拉松。懂得休息,才能走得更遠、更穩、更快樂。 小雅不再僅是那個被稱作「女超人」的她,她是一個更完整、更真實、更懂得愛自己的女人。 她以自己的親身經歷,溫柔地告訴身邊的女性:「親愛的,妳的能量是有限的,請像愛惜手機一樣愛惜自己。記得定期為自己充電,給予自己恢復的時間,因為,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 —— ❤️ 女性自我檢測:我的「電池健康度」❤️ 透過這篇故事,親愛的妳可以透過以下問題,誠實地檢視自己的身心狀態: 1.我的日常能量儲備狀況如何? * 在一般情況下,我感到精力充沛、充滿活力,還是經常感到疲憊、提不起勁? * 我每天醒來時是感到休息充足,還是依然疲倦? 2.我是否懂得為自己設定健康的界限? * 當我感到時間或精力不足時,我是否能自在地拒絕他人的請求或額外責任? * 我是否常常為了滿足他人期望而透支自己? 3.我的休息時間是否受到重視和保護? * 我的行事曆裡是否有刻意留白的「休息時間」?這些時間是否真的用來放鬆和恢復,而不是被其他事情佔據? * 我上一次真正放鬆、沒有罪惡感、不思考任何工作或責任的休息是什麼時候? 4.我對「休息」抱持著什麼樣的態度? * 當我休息時,我會感到放鬆、安心,還是會感到愧疚、焦慮,覺得自己在「浪費時間」? * 我是否認為休息是「偷懶」的表現,而不是「必要」的投資? 5.我是否能辨識並回應身心的警訊? * 當我感到壓力、疲憊、情緒低落或身體不適時,我會選擇忽略、硬撐,還是會停下來傾聽並給予自己所需的照顧? * 我是否會因為長期的疲勞而導致脾氣暴躁、效率下降,甚至影響到人際關係?
🌲 【安頓身心 X 生活】我的「電池」人生:不再透支,用呵護綻放更璀璨的自我(作者:高淑芬老師)🌲
2 likes • Jun 21
@伊舒 李 謝謝您的回應。 真的要好好觀察自己的狀態❤️
🌲【植物 X 生活】兩種火焰的兩種熱情,與寫作的無限可能(作者:高淑芬老師)🌲
🌲【植物 X 生活】兩種火焰的兩種熱情,與寫作的無限可能(作者:高淑芬老師)🌲 #高淑芬希望寫作教室 今天想跟大家分享我生活中的一份美好,這份美好不僅滋養了我的心靈,也讓我看見了寫作的無限可能。 植物是我生活中的美麗風景,也是我看見生命與力量的泉源。 前陣子,我收到植物社團大哥相贈的禮物:火焰百合。第一次親眼見到它開花,真的好漂亮! 它像個頑皮的植物小朋友,非常會爬高,一路向上伸展。 從土面算起,最高處有150公分,加上埋在土下生長的塊根10公分,總共有160公分高呢! 它不僅是我目前種植最高的植物,也讓我驚嘆於生命向上攀爬的韌性。 而我的另一份「火焰」,是陽光下的火焰朱槿。 這是我從社子花卉村購入的花,最近已經陸續開了10朵花,也結了種子。 火焰朱槿那鮮豔的色彩,在陽光下就像在發光一樣,特別喜歡它緞面光澤的質感,非常美麗。 這兩種「火焰」,火焰百合的熱情奔放與火焰朱槿的優雅閃耀,為我的園子帶來了不同的熱情與色彩。 它們不僅是美麗的植物,更是我生活中源源不絕的靈感泉源。 —— 從「植物」看見「寫作」:生活即是寫作的素材庫 或許你會好奇,這篇關於植物的分享,和我們的寫作課程有什麼關聯呢?答案是:生活中的一切,都能成為寫作的素材。 就像我觀察火焰百合的 生長,記錄它的高度與攀爬的姿態,這就是對細節的捕捉。 寫作,正是從這些細微的觀察開始。當你仔細端詳身邊的一草一木,一物一人,你就能發現許多獨特之處,這些都是寫作的寶藏。 而我將火焰百合形容為「頑皮的植物小朋友」,這就是一種擬人化的技巧。 寫作時,適當運用比喻、擬人、誇張等修辭手法,能讓你的文字更生動、更有趣,也更能觸動讀者的心。 —— 「植物 X 生活」這個概念,也希望啟發大家思考自己生活中的「X」是什麼。 你的興趣、你的經歷、你的喜怒哀樂,都能與寫作結合。無論是「旅行 X 寫作」、「親子 X 寫作」,還是「料理 X 寫作」? 當你從自身熟悉的領域出發,寫作便不再是枯燥的任務,而是充滿樂趣的表達。 分享我的「兩種火焰」,是想告訴大家,寫作的靈感無處不在。 只要我們用心觀察生活,感受身邊的一切,並嘗試用文字記錄下來,你會發現,每個人都能寫出屬於自己的故事,點燃屬於自己的「熱情火焰」。 那麼,你的生活中,有沒有讓你感受到「熱情」的「火焰」呢? 你會如何用文字來描繪它?期待在寫作教室裡,聽見你們的分享與創作。
🌲【植物 X 生活】兩種火焰的兩種熱情,與寫作的無限可能(作者:高淑芬老師)🌲
1 like • Jun 10
@劉 玉萍 我進我粉絲專頁,您有看到訊息嗎?(上面顯示四天前)謝謝
1 like • Jun 10
@劉 玉萍 請問您問卷填好了是嗎?因為是匿名問卷,我無法知道誰填寫了。 只是很抱歉,我沒辦法傳pdf給您,我有製作一個幸福大禮包。不知道該怎麼聯繫您。我用私人的帳號收尋您,一樣無法傳檔案。通知您一下。謝謝
🌲【工作 X 生活】工讀歲月煉成金:高淑芬老師的校園與職涯成長路(作者:高淑芬老師)🌲
❤️不是每一份努力,都能在照片中看見。 那些年,我在打工與課業之間奔波,靠著語言中心的工讀、送信的差事、家教與奶奶的零用錢,一點一滴地,維持著我想要念書、也想照顧自己的生活。 這篇文章,不是苦情故事,只是想記錄: ❤️原來,生活的韌性,來自那些看似不起眼的日常選擇。 🌟重返校園,憶及那些打工歲月 近期,關於學習歷程檔案的討論十分熱烈,許多學生在其中展現了豐富的才藝活動。我深刻體會到,這確實是某種幸福的呈現。 對部分人來說,光是課業就已耗費大量心力,根本無暇顧及其他;而經濟條件不允許,也讓許多人無法負擔這些活動的費用。因此,我常說,這是一種幸運。 我是透過甄試入學的,從某個角度來看,我也算是幸運兒。 然而,在這些幸運的背後,我深知許多努力其實與現實條件息息相關。例如,我必須靠自己賺錢來支付生活開銷,同時也在這些過程中累積寶貴經驗。 今年重返校園執教,擔任代課老師,許多過往的工作回憶便湧上心頭,尤其是大學時期的打工歲月,那段時光是我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大學時,我曾在學校的語言中心擔任工讀生,因此有機會認識許多來自外文系的朋友,像是英文、日文和德文系的同學。他們都非常可愛且健談。 我們甚至曾呼朋引伴,一起去看德文系的戲劇公演。看到平日一起工作的好朋友濃妝豔抹,用德文演出,那畫面真是太有趣了。 那時候,我的直屬學姊是班上的第一名,去排班時才知道她也是語言中心的工讀生。我不記得確切名次,但大概是第四名,剛好符合資格申請到系上的獎學金。 語言中心工讀的機會其實非常難得,因為他們會審核學生的成績。我很幸運,當時成績正好達到標準,所以成功加入了工讀的行列。 除了語言中心,我也在學校兼任了送信的工作。這份工作是同學介紹給我的,因為他另有規劃,知道我需要賺錢,便推薦我去,我當天就直接上工了。 東吳大學外雙溪校區的單位很多,送信時我幾乎跑遍了校園各處。必須在兩個小時內將整個校區的信件處理完畢。由於路程遙遠,很容易流汗,即使在嚴冬,我仍穿著細肩帶上衣走透透。 送信時,我偶爾會經過學校的微生物系。那個系館總是瀰漫著奇奇怪怪的味道,而且光線昏暗,是個非常神秘的地方。 送信這份工作,曾經被某人用鄙視的語氣說成是沒有價值的工作,不像語言中心的工讀。我當時心想,妳辦公桌上的信,難道不是送信的工讀生輾轉送來的嗎?對於這樣的話語,我心裡其實是有些不舒服的。 雖然住在家裡不用負擔房租,爸媽也幫忙支付水電費。或許當時爸媽的經濟狀況已經很吃緊,卻仍盡可能給我支持。 只是物價高,每個月僅有的幾千元生活費對我來說真的不太夠用,光是每天搭公車基本往返就要花費 48 元,還要應付用餐和相關書籍購買等開銷,仍有不少挑戰。 不過,既然是我自己選擇要讀大學,也辦理了學貸,我很慶幸有這兩份學校工讀、一份家教,再加上奶奶給的零用錢,才讓我的大學生活得以維持基本開銷。 大學期間,我也參與了一些採訪和故事撰寫的工作,這段經歷既有趣又收穫良多,特別是還有機會出差採訪,真的很好玩。 因為採訪工作,我還有幸和一位來自普林斯頓大學的客座教授聊天,當時才知道原來學校還有提供住宿的地方呢! 當然,偶爾也會羨慕那些能在暑假去巴塞隆納度假,或是去歐洲遊學的朋友們。 有時候回想起這些往事、想起那些人與那些故事,總覺得年輕真好,也特別感謝這些工作機會帶給我的一切。 🌟職涯點滴:從打工到各行各業的探索 現在回到學校工作,總覺得有一份親切感。 談起從打工、企業實習到後來的全職工作,我確實去過許多有趣的地方。 碩士班時,我同年考進台灣微軟和聯合報系實習。這些機會都是在數百甚至上千人的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才爭取到的。 我也曾在台灣師大、國中、國小、幼兒園、補教機構等教育單位服務過。此外,我也曾在台大醫院工作,雜誌社、商業公司也都有我服務的身影。 我還採訪過形形色色的人物,包括音樂家、企業家、出版社經營者、古董商、大學教授、作家、醫師,以及許多來自各行各業的前輩和朋友。那些曾經在我筆下、在我故事裡的人事物,都是我寶貴的經歷。 我曾擔任「行銷組」、「消費線」、「政治線」、「商業線」實習生;擔任採訪記者時,我寫過創意市集、餐飲報導、服裝報導、人物專訪、教育專題、職涯專題、家庭專題,也寫過「幸福專欄」。 公共事務室副管理師、總機、研究助理、教師、總經理特助,也曾經是我的工作職稱。 這一路走來,的確不容易,但是充滿感恩。每段歷程,都成為我當老師的養分。 這些豐富的經歷,讓我在教學時有更多故事可以分享,也因此更充滿力量。
3
0
🌲【工作 X 生活】工讀歲月煉成金:高淑芬老師的校園與職涯成長路(作者:高淑芬老師)🌲
🌲分享今天小學代課的溫馨與感動(作者:高淑芬老師)🌲
🌲分享今天小學代課的溫馨與感動(作者:高淑芬老師)🌲 今天到小學代了三堂課,包含了兩堂低年級和一堂高年級的課程。 過程中發生了一些讓我心懷感謝又感到可愛的趣事。 🌟巧遇舊識與熱情的低年級生 第一堂課代的是我兒子以前低年級黃老師的班級。好久不見黃老師,一見面我便笑著向她道謝,感謝她過去對我兒子的照顧。 黃老師也關心起我兒子的近況,我開心地分享他現在生活作息規律,自動自發,黃老師也為我們感到高興。 雖然第一堂課教室的音響設備有些問題,但我透過逐頁解說和孩子們互動,他們都非常熱情地回答。 第二堂課的孩子們同樣活潑好動,發言踴躍。低年級的健康教育課程主題是疾病預防,現在有搭配宣導影片和卡通輔助學習,內容生動有趣。 🌟洗手間的可愛巧遇 課堂間,當我從洗手間出來時,意外發現一位小美女一直對著我笑。 仔細一看,原來是教會兒童主日學的小朋友!她笑嘻嘻地,後來甚至陪我一起走到教室,真是太可愛了。 下課後,我立刻傳訊息給教會姊妹,感謝她把女兒教得這麼好,讓我心裡充滿歡喜。 🌟體育班的禮貌與活力 第三堂課是體育班的課程。 體育班的孩子們有一個非常顯著且重要的特點:他們都超級有禮貌。 這讓我想起多年前在國中教書時,學生們在走廊上看到我都會立刻說「老師好」。 今天這群孩子也一樣,當我問他們:「體育班的小孩都這麼有禮貌嗎?」他們閃爍著眼神,異口同聲地回答:「必須的!」聽到這裡,我忍不住哈哈大笑,覺得他們真是太可愛了。 快下課時,體育班的導師回來了,我特地在他面前稱讚了這群孩子的好禮貌,讓這趟代課經驗畫下美好的句點。
3
0
🌲分享今天小學代課的溫馨與感動(作者:高淑芬老師)🌲
1-10 of 13
淑芬 高
4
89points to level up
@50866723
您好,我是你的寫作領航員,高淑芬老師。 畢業於臺北市立教育大學中文研究所。 曾任採訪記者,也是站在教室前的作文老師。 近期剛成立FB 粉絲專頁:「高淑芬希望寫作教室」。 未來將銷售女性成長議題與國小寫作線上課程。

Active 11d ago
Joined May 20, 2025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