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華人圈,大家追求和氣就像用祖傳醬油一樣,什麼菜都倒一點,結果每道菜吃起來都差不多。
但職場不是賣清水豆腐的,少點辣椒、少點衝突,吃起來連狗都嫌無聊。
想知道團隊是不是真的和諧,別只看表面安靜──死海表面也平靜到不行,可裡面連一條魚都沒有。
咱們先講清楚一點:衝突就是「你這做法我看不順眼」,而對立是「我根本不想跟你同桌吃飯」。
都是刺痛,但程度天差地別。
舉個家常例子,媽媽喊:「衣服趕快收一下!」孩子邊玩遊戲邊回:「好啦等一下啦!」
媽媽瞬間火山爆發:「拿零用錢怎麼從來不等一下?」
孩子不服氣:「我就說會收啊!存個檔不行嗎?」
結果客廳像戰場一樣硝煙四起,而衣服還悠哉地曬著太陽。
這就是典型的衝突,雙方的立場完全一樣,卻為了時間點互不讓步。
記得:立場一樣也能吵到雞飛狗跳,這跟價值觀無關,完全是情緒跟時間點的問題。
衝突就像午後雷陣雨,來得快走得也快;對立像地震的斷層,平常沒事,一旦來了就直接掀桌。
最可怕的,就是表面壓抑許久的對立,突然爆發就一發不可收拾。
職場裡到處都是笑臉,但每個人內心的小劇場,早就把同事射成蜂窩了。
表面上肩並肩合照,實際上距離遠到外太空。
所以團隊需不需要衝突和對立?答案比辣椒醬更肯定──要。
沒有衝突,腦袋根本不會轉;沒了對立,創意像白開水一樣平淡。
對立會帶來新的觀點,衝突則會激發更多的想法。
當領導者,最重要的不是把火滅掉,而是善用這把火,把所有材料煮成一道好吃的料理。
但要注意:對立如果沒處理好會變成心結;
衝突摻進太多情緒,就會變成颱風。
如果還放任不管,那就等著災難降臨吧。
每個人都想當主角,這不是自私,這是人性。
真正好的團隊協作,就是你帶點小私心,我有點野心,但大家都願意坐下來一起玩,找到共同的贏法。
別奢望去消除每個人的私心,這跟叫人別呼吸一樣扯;聰明的做法,是把這股私心馴服成團隊的動力。
我記得小晴天讀小一的時候,有一次在餐廳哭到地動山搖,媽媽威脅說:「你再哭我就走了!」結果哭得更兇。
我插話問孩子:「幫我解鎖一下平板好嗎?」孩子秒停眼淚,開始聊天,最後還建議把餐點打包走。
沒有人輸,也沒人贏,但衝突卻被完美轉化。
可怕的不是情緒本身,而是情緒完全蓋過理解。
回程的路上,媽媽抱怨:「孩子就是不聽話。」我問:「你想要的是被理解,而不是單純他聽話吧?」
其實很多時候,不是立場敵對,而是訊號傳錯。
如何打造可控的衝突環境?三個小技巧送你:
一、老闆要帶頭講真話:領導先把口罩摘下,空氣才流通。
二、雙向溝通要暢通:情緒要有出口,但也要有緩衝地帶,必要時找第三方來調解一下。
三、多用「提問」當深水炸彈:當對方說話只說一半,或者聲音怪怪的時候,就是丟問題的好時機。
這不是挑毛病,而是挖出真正的需求。
記住,解決問題靠的是好奇心,而不是死背標準答案。
最後給點實用建議:
• 每天練習說點真話,別把假和氣當美德。
• 開會時故意製造點立場衝突,讓大家換換腦袋。
• 問問題時用「你是不是在意……」這種句型,讓對話不斷線。
• 衝突後記得自問:我真的懂對方要表達什麼了嗎?
別怕吵架,吵架就是團隊的維他命,適量補充,抵抗力會更好。
真正的和諧不是完全不吵架,而是吵完了還能一起去吃那鍋麻辣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