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科學「拆彈」指南:錯誤也能好好說
核心視角
大腦只有在「感到安全」並且「看見目標」時,才願意更新自己的程式碼。
一、為什麼一句「你錯了」就能炸裂關係
人類的杏仁核像情緒警報器,一聽見威脅就拉響警報,把理性的前額葉斷電。常見四條導火線:
  1. 對方不覺得自己錯
  2. 對方無法接受自己錯
  3. 對方覺得這事跟你無關
  4. 對方討厭你的糾正方式
二、三個框架,問題到底卡在哪
(一)自我框架──玻璃心與成長心
• 杏仁核放大威脅,批評被視為人格否定。
• 例:直接說「又弄錯!」對方只聽到「我不夠好」;改問「這頁排版跟你想呈現的重點有落差嗎?」理性才會回線。
心牆太薄,事實一戳就裂。
(二)關係框架──信任帳戶的存款
• 平日互動少,催產素迴路低,對方心聲就是「你憑什麼說我」。
• 例:只在電梯點頭的同事突然被你私訊挑錯,易覺雞婆;若平常一起午餐聊貓,他反而覺得你遞紙巾。
沒存款的戶頭,領不出配合。
(三)技巧框架──時機、語氣、火候
• 同一句話若在錯的時段、錯的語氣下講,比辣椒灑傷口還疼。
• 例:深夜加班拍肩說「你檔案漏了」,像推人下懸崖;改成隔天早晨配咖啡一起看,像扶人回正軌。
名廚也怕開大火,滿鍋焦。
三、指錯不是抓戰犯,而是追成果
開口先問:「這結果是你想要的嗎?」大腦就會從威脅偵測切到問題解決,防衛值下降。
把燈打在目標,人才願意往前走。
四、若連目標都不同步,溝通只能各說各話
繼續問:「這和我們原先設定的標準有落差嗎?」把落差具體化,雙方才站在同一座標系。
共識是指南針,少了只能原地打轉。
五、關係與結果,先選主餐──想清楚要端哪一道
大腦把「被排斥」當成生存危險,社會痛區域和肉體痛在 MRI 上同一塊亮點。犧牲關係換短線成果,看似痛在對方,其實也在削弱未來合作免疫力。
‧ 急迫度:明早產品要上線、錯誤會釀災,先救火再修橋;但事後一定要縫補裂痕,否則下次沒人撲火。
‧ 可逆性:可事後補救的錯誤,不必現場扳腕,留點空間給對方自我修復。
‧ 關係強度:老戰友扛得住硬話,新夥伴只聽得進溫聲細語。
成果可重來,裂縫的人心卻難縫;護好橋樑,目標才有路可走。
六、七招腦神同步技巧
第一招 挑對時機再開口
‧ 情緒正燙別端菜;公開讚,私下提缺。
‧ 例:下午茶血糖高、氣氛暖,再談修正最順。
『時機對了,耳朵自然打開。』
第二招 三明治法為何少用
‧ 讚-批-讚讓大腦只記甜頭,忽略苦藥;套路一被識破,信任反折損。
‧ 更好做法:先預告「可能扎心,可以聊嗎?」再聚焦行為與影響。
『苦藥別包三層糖紙,病沒好還蛀牙。』
第三招 分段確認,步步鎖定共識
‧ 說一點停一點,問「這 OK 嗎?」
‧ 例:先鎖「晚回要報備」,對方點頭後再談成熟度。
第四招 刪掉絕對詞
‧ 用「這週三次漏檔」替代「你老是漏檔」。
第五招 善用假設語氣
‧ 「如果再來一次,你會怎麼調整?」讓大腦進入想像,而非自衛。
「如果」是緩衝墊,硬牆瞬間變軟枕。
第六招 鏡頭朝未來,少翻舊帳
‧ 說「下次記者會提前彩排」,別嘆「早知道」。
『後視鏡只提醒,導航得看前方螢幕。』
第七招 停、看、聽,讀取微反應
‧ 說完停兩秒,觀察眉眼肩膀;對方沉默時別急補話。
『真資訊藏在呼吸間,不在你連發的子彈裡。』
大腦需要「安全感」加「共同目標」才能更新程式碼。先暖心,再動腦,錯誤就會變升級跳板。
讓提醒像導航,不像警報;路才走得遠,車才跑得快。
13
1 comment
李 柏賢
6
腦科學「拆彈」指南:錯誤也能好好說
第二人生啟動器 | 李柏賢老師
如果人生是一部車,第二人生啟動器就是點火器。
我們提供你一切加速的工具與利器,燃亮終身學習的引擎;
這裡不談年齡,只談爆發,不收藉口,只收行動。
你的未來不是延長賽,而是無限賽道——現在就點火!
讓老師陪伴你,一起點燃你的第二人生。
Leaderboard (30-day)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