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不可怕,假裝認錯才可怕。」
有一次去企業上課,主管在台上豪氣地說:
「我這個人最重視坦白,犯錯我一定會承認!」
員工們面面相覷,表情似乎透露著:聽聽就好。
這個情況其實是我能預期的,因為我在跟主管互動時,他常常第一時間透漏出來的訊息都是:『團隊的執行力太差,而不是從自身出發找可能的原因』。
很多人口頭上喊著「勇於認錯」,實際上第一反應永遠是甩鍋。
這就是最大的矛盾:很多領導者不缺承認錯誤的口號,缺的是承認錯誤的行動。
真正讓人失望的,不是錯誤本身,而是言行不一的虛假誠意。
你願意公開承認自己的錯誤和弱點嗎?
這問題就像醫生問你「要不要健康一點?」嘴巴誰都會說要,行動卻常常不配合。
人最會說的謊,往往是對自己說的。
為什麼人不承認錯誤?
人的大腦最擅長的不是推理,而是替自己找理由。
承認錯誤的難度,不在於懂不懂,而在於能不能停下來誠實面對自己。
真正拖垮人的,不是錯誤,而是藉口。
三種典型逃避劇本
第一種:完全不覺得自己錯了
「要不是他先惹我,我會這樣嗎?」
「我遲到是因為塞車!」
這就是外歸因偏差,錯永遠在別人,從來不在自己。
把錯推給世界的人,最後只能被世界淘汰。
第二種:明知道卻死不認
「道歉有什麼用?能還錢嗎?」
這是把認錯看成軟弱。長期下來,否認反而讓錯誤更牢固。
不敢低頭的人,最後只能跪著走。
第三種:有技巧地閃躲
「現在先不說吧,搞不好還能翻盤。」
這是典型的賭徒謬誤,把希望寄託在運氣。
結果不是翻盤,而是輸掉人心。
賭輸一次沒關係,輸掉人心就全盤皆輸。
錯誤的層次:行為、判斷、性格、信念
行為上的錯(遲到、忘東西)容易承認。
判斷上的錯(決策失誤)會牽扯團隊利益,難度更高。
性格上的錯(過度樂觀、懦弱縱容)不是短期能改的。
最難的,是信念上的錯。
當價值觀過時,人會拼命護航,而不是鬆手。這就是認知失調。
最頑固的錯誤,是用來證明自己沒錯。
領導者的真誠:靜態還是動態?
靜態真誠是「我一貫堅守信念」,聽起來偉大,實際上僵化。
動態真誠是「隨情境修正自己,但方向仍指向未來」。
真正的一致,不是和過去對齊,而是和未來對齊。
要不要公開承認錯誤?
公開承認不是自虐,而是務實。
  1. 消除疑慮:比起讓人猜,直接說清楚更有效。
  2. 以身作則:自己先承認,才有資格要求別人。
  3. 接受檢視:錯誤攤開,別人才幫得上忙。
敢公開的人,不是沒錯,而是把錯變成資產。
給自己來個靈魂拷問吧!
  • 你說「我會改」,後來真的改了嗎?
  • 你的團隊相信你會認錯,還是相信你會甩鍋?
  • 你是在堅守信念,還是在固執己見?
  • 你想成為一個「永遠正確的領導者」,還是一個「錯了還能帶隊伍走下去的人」?
8
5 comments
李 柏賢
6
「錯不可怕,假裝認錯才可怕。」
第二人生啟動器 | 李柏賢老師
如果人生是一部車,第二人生啟動器就是點火器。
我們提供你一切加速的工具與利器,燃亮終身學習的引擎;
這裡不談年齡,只談爆發,不收藉口,只收行動。
你的未來不是延長賽,而是無限賽道——現在就點火!
讓老師陪伴你,一起點燃你的第二人生。
Leaderboard (30-day)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