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學生問我:「老師,你都怎麼處理失敗的?」我答:「我失敗次數少得像小孩吃青菜的次數。」 沒有失敗,人生反而少了味道。 當然,我們要盡量不失敗,其實真有方法。 簡單說來,只要滿足兩種狀況的任一種,你便可做到:避開雷區容易,但人生難免踩點炸彈。 一、不去碰沒有把握的事。 二、只做有把握的事。 真正的智者不冒險,但永遠無法品嚐驚喜的甜。 別覺得我在耍嘴皮子,這兩件事其實差別大了。 差距在眉毛細微處,但影響到人生的大局。 不碰沒把握的事,就是活在你的心理安全圈內,永遠保持「零風險」。 而只做有把握的事,則是「心理安全圈進階版」,你可以踏出去冒點險,但必須帶著地圖,清楚知道每一步的去向。 『冒險要像旅遊團,有導遊才不會迷路慌張。』 換句話說,有計畫的冒險不叫失敗,那叫做「劇本中的意外情節」。 若沒有意外情節,人生的戲太平淡,沒人愛看。 心理學家稱之為「認知再定義」——將失敗重新詮釋成前進路上的必要步驟。 就像史蒂夫·賈伯斯被蘋果踢出局那次,他沒有認為那是失敗,而是重新調整事業方向的絕佳機會。 你看,後來我們才有了Pixar與再度輝煌的蘋果。 『失敗是穿錯鞋,卻意外走出精彩的路。』 另外還有一個秘密,讓我幾乎很少體驗到失敗感。 這個秘訣簡單到你不敢相信,那就是:不設目標。 沒有目標的射手,每一發子彈都算命中。 聽起來很消極?別急,這可是一種高級智慧。 你想,如果沒有固定的目標,失敗要去哪找你? 就像去餐廳點餐,沒有特定想吃什麼,服務生端上來什麼都算驚喜。 菜單上的驚喜,才是真正的美味。 心理學研究指出,當人過度專注於目標,便容易陷入焦慮和失敗感; 而漫無目的的探索,則能激發創造力與快樂。 難怪人類會一邊拼命賺錢,一邊夢想著無所事事。 『目標讓你前進,偶爾放空才讓你快樂停駐。』 然而,人生並非能完全沒有目標。 有些事就必須設定清楚,例如遊戲有勝負、考試有分數、追求對象要清楚明瞭,否則你就只能永遠當「吃瓜群眾」。 『方向要明,否則看熱鬧的人永遠站在路旁。』 不過,生命不能只有目標,否則你會發現自己像一輛列車,雖然行進迅速但只能沿著鐵軌前進。 人生的樂趣往往出現在意外的轉彎處。 走直線雖然快,但只有轉彎才看得到風景。 因此,我們的人生需要偶爾放鬆目標,去一場漫無目的的旅行、跟朋友無聊聊天、讀一本無關緊要的小說。 你以為你是在浪費時間,但其實這正是在為生活加料。 有時候浪費時間,才是真正賺到的幸福。 回到學生的問題:那我究竟怎麼面對失敗? 當你生活中的失敗事件像大熊貓一樣稀少時,每一次失敗都顯得無比珍貴。 當失敗變得稀少,每一次跌倒都值得紀念。 你也許不會喜歡失敗,但你會珍惜並感謝它,因為它提醒你,人活著不是為了從來不摔跤,而是為了每次摔倒都能拍掉灰塵,繼續優雅地前進。 跌倒不可怕,怕的是跌倒後忘了拍拍身上的灰塵。 人生最棒的劇情,往往都藏在這些難得一見的失敗裡頭。 最精彩的故事,都從不小心的跌跤開始。 讓我們開始享受冒險與失敗的人生吧! - 勇於計畫並實踐帶點風險的冒險,品嚐生命的多樣性。 - 轉換思維,將失敗重新視作通往成功的跳板。 - 為自己創造「無目的」的放鬆時間,增添生命的樂趣。 - 珍惜並記錄每一次失敗,因為那是成長的絕佳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