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tivity
Mon
Wed
Fri
Sun
Oct
Nov
Dec
Jan
Feb
Mar
Apr
May
Jun
Jul
Aug
Sep
What is this?
Less
More

Memberships

自由人生计划

167 members • Free

10 contributions to 自由人生计划
把每天都过得一样
暑假特别是出去旅游之后过得太混乱了,每天的routine全部乱掉,空闲时间就开始无聊的刷手机。这周把4-hour文字又刷了一边,开始回归规律的生活节奏。醒了不再赖床,立马起身出去散步或者爬楼梯;下班陪陪孩子,检查督促作业,看看书,看看咨讯,也不怎么想刷手机,情绪也平和很多。 这周最大的进步是,把家里的笔记本电脑带来单位,摸鱼时间变多,很方便登录SKOOL,吸收心理能量,同时学习用AI分析公司的基本面。研究投资的事让我很兴奋,可以接触不同的行业,了解各行各业的新发展和新技术。这种感觉每天都有Input的感觉很好。继续保持和加油!
自我探索
我去了趟香港办理业务,体验了香港生活,可以说是很快适应了这种拥挤、高强度的生活,并感受到了快乐。我大概就是一个适应能力很强,且拥有很强韧性的人,并且不甘心于平庸且平凡的活着。那么,读博的挑战超级适合我,我可以在业余尝试和体验新生活,这就是我独一无二的人生。 下一步(这周)是完成论文修改、阅读书籍、行李搬迁、搞定ibkr证券账户、搞明白期权是什么。 注意接纳自己的p属性,并尽可能使用好p属性,跟着感觉走,实打实探索出新内容。内在课题是,我的优势和特质是什么,通过一切经历去感受和探索自己。没错,我就是我的爱人,尽可能的向自己表达爱和接收爱,实现能量传递和滋养。觉察到自己开始了“批评”,思考这种批评的出发点和我的接受度的匹配如何,如果匹配度较低,那么优先保护自己当下的能量。在当下的那个节点,绝对无条件的相信自己可以处理一切事情,没有什么大不了的过不去的坎。只因为,我就是我,我一定可以。遇到自己之前未思考到的决策点,且当下状态不佳时,注意一定要记录下来,并给到自己一个独立的时间空间去思考。此时,慢即是快,脱离开所有去思考自己的情况,再做出决策。 我发现自己的内在批评蛮多的,在高要求下(一定程度上有点脱离现实)对自己有诸多不满,我意识到脱离当下的自己是件可以改变的事情。我试试先拥抱自己,学会自我赋能,再回归到理智状态去做事。 记录我的碎碎念和一点思考,感觉蛮不错的,是一种平静感在我体内流动。 同时,分享一张何香凝博物馆的张荔英展的照片,记录这位漂泊在外但饱含生活热情的女画家。话说何香凝博物馆建筑的光影设计真不错。
自我探索
2 likes • 22d
我就是我的爱人,尽可能的向自己表达爱和接收爱,实现能量传递和滋养。我好喜欢这句。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我最终的目的是要解放自己,不受限于科技公司的时间陷阱。科技公司相对传统行业来说已经给了很多自由,我的老板也非常通情达理,以结果为主。但是继续在别人的屋檐下,终究是拿人手短,要尊重别人的规则和目标,在公司优先级和个人优先级冲突的时候必须要委屈自己的追求。 所以现在回看我在4月初设立的第二季的目标是完全正确的 – 构建时间系统,让自己在早9晚5的时间窗口高效完成工作,停止晚上习惯性加班,留出时间做个人成长。看似没有在做具体某件事,只是在做系统搭建运营,在每日无法意料的杂乱中维持相对秩序,但这是至关重要的底层建设工程。 马克思对社会生产关系和意识形态提出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观点,这对个人来说同样适用。从狭义的角度来理解就是你的物质条件决定了你可以追求什么样的精神文化生活,但是从广义来说经济基础不一定只包含货币筹码,还有时间筹码。所以你的时间成分也决定了你可以追逐怎样的人生目标和做什么层面的思考,是基本被公司KPI“奴役“的圈养生活,还是自己定义的不断成长、不设限的精彩人生。
2 likes • 22d
经济基础不一定只包含货币筹码,还有时间筹码。
心的自由
感觉自己容易过度紧张、情绪波动比较大,表现在:如果第二天早起有什么事,我明明已经定了闹钟,但是基本不等闹钟响,我睡眠中途就会频繁醒来;孩子偶尔就会问我,妈妈为什么皱眉,有什么不开心么,但其实我并没有,可能就是在专注的想什么问题;年长的同事会说我有点焦虑。 wendy在开篇说:获得内心的愉悦和平静,我觉得这是我亟需的,大家都有什么妙招?
0 likes • 23d
@Lulu Zhang 谢谢你的分享,我要把这几句话拷贝收藏
1 like • 22d
@Kathy Lee 谢谢,我也在不断反思调整,有时候看起来像太顾及他人,但某种程度对别人带来的可能是一种伤害,譬如不够松弛和紧张压迫感。自私真的是一种优点,我必需转变思维。
度人先度己
昨日,看到有邻居家人住院血库告急,亟需A型血。今天去指定医院献血,谁知道测了好几次,舒张压均不到60,不满足献血条件,无功折返。回来的路上,脑子里不停重复着“度人先度己”这句话,跟豆包深度聊了聊,总结如下: 1、只有先实现自我修正、能力提升、认知觉醒,才能做到对他人有效赋能、正向影响、帮人破局。 规避三种常见的 “好心办坏事”: 1、“无能力的共情”:自己都没活明白,帮人只会添乱;助人需要自身有足够的认知和能力储备; 2、“有控制欲的拯救”:用 “帮人” 的名义,满足自己的掌控欲。自己都没摆脱 “执念”,却试图 “拯救” 别人,最终只会把对方拖入自己的认知陷阱,甚至引发矛盾。以后脑子里泛起“为你好”这三个字时,一定要多想想是不是真的; 3、“无边界的消耗”:自己都没储备能量,帮人只会掏空自己。如果一个人总是优先去帮别人解决问题,却忽略了自己的情绪需求和精力边界,最终会导致自己身心俱疲,甚至产生负面情绪(比如帮人后发现对方不领情,反而责怪自己) “健康的助人逻辑”: 1、对亲密关系(如夫妻、亲子):先修正自己,再影响对方; 2、对职场:先提升自己,再带动团队; 3、对自我成长:先接纳自己,再包容他人
2
0
1-10 of 10
Xiaoling Yan
2
3points to level up
@xiaoling-yan-7349
Manofstraw

Active 8d ago
Joined Mar 31, 2025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