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tivity
Mon
Wed
Fri
Sun
Oct
Nov
Dec
Jan
Feb
Mar
Apr
May
Jun
Jul
Aug
Sep
What is this?
Less
More

Memberships

自由人生计划

167 members • Free

33 contributions to 自由人生计划
临时有感而发
在看《富人是如何思考的》时,我发现我远比我想象中的更rich。 我联想到GEB这本书里说到的怪圈,其实我日常的挫败感和不舒适感也不过是在进化过程中的“怪圈”罢了。 1.将这种失败感重新定义为升级感或拓展感(类似于健身的“肌肉酸痛”)。 2.处理方式是:站在一个更高维度去看待自己的感受(细节-某个问题-某类问题),从“对抗模式”走向“观察模式”,进而做到洞察情况,升级自己的操作系统。 3.重复新的叙事逻辑,形成条件反射,并继续观察有趣的现象,持续细化解决方案的维度和适用范围
学会让自己不受力
什么是不受力,就是让万事万物穿过自己,而自己无知无觉,不受力,这样就可以通过保持平静来维持高精力。 周日在家加班,连续工作了将近九个小时,写一份行业分析报告,用脑强度是大于工作日的,但是没想到自己不但没有觉得身心俱疲反而能量满满,还有精力和念头看些额外的东西。突然就识别了一个误区。之前总以为精力是由于工作量太大,用脑强度太大消耗掉的,实际上根本不是,它仅仅是因为情绪波动而泄掉了。 比如目前我在“带”一个校招。我会对他有预期,当他无法达到我的预期时,不仅给我带来了预期外的工作量还极大的影响了我的情绪。我可能疑惑、愤怒、怨气十足、一整个暴躁 不耐烦,起起伏伏的情绪不知不觉中就泄掉了我的能量。让我精疲力竭的根本不是预期外的工作,而是无法控制的情绪。所以保持高能量,不是保持高昂的心情,而是保持平静,控制或者屏蔽掉自己的情绪,让自己不受力。
0 likes • 16d
带人的话,不要把“他”等同于自己,也不要等同于那个年纪的自己,因为这样做往往会产生对比进而失望和不满。我的做法有几种,都可以试试,1.自己熟悉的事儿可以把流程拆解,让他做机械化的活儿。2.不熟悉的事儿可以事前讨论下流程(引导他思考并鼓励动手),并关于达到的成效要达成共识(这需要磨合,多次可能才能摸索出goal和流程),中途要抽查并鼓励他提问和自己沟通。3.加强激励机制,要么是情绪价值哄和肯定,要么是实际利益,要么画饼,让他愿意为自己卖命。向外归因会有失控感的,可以试着从自身流程和预期出发调整。
教师节后对感恩的思考
昨天教师节,我忍不住想要书写对老师的感激与祝福,写完后让deepseek润色了下达到了我想要的效果。我因此获得了很高的能量。 反思:可以在每天新增一个感恩流程,洗澡时想一想今天的美好事情,感恩的人事物,洗完澡护完肤就在手机备忘录里记录下自己的情绪与思考。这样是有利于睡眠的,美好的入睡。另外,在重要节日想要抒发自己的感谢之情时就可以在备忘录里调取具体事件和感受,一起投喂AI。 每日感恩的记录,一方面,我可以有意识地、主动地重新诠释事件的意义;另一方面,可以将认知资源主动配置到生活的积极面上。主动强化了积极的神经通路,是可以改变情绪、生理反应(降低与威胁相关的皮质醇释放)和行为(更自信的表现)。
2
0
到底是什么,让你没法每天9点半去睡觉?
你觉得最难做到的点在哪里?评论区留言,我们各个击破。
0 likes • 20d
@Wendy Dai 感谢Wendy帮忙分析~1.9点关机,加强晚间睡前仪式;2.加强早上routine,醒来了、起来了先内心多夸奖肯定自己,将理想中的自己显化,再喝杯热茶开启新的一天。我今晚就开始新的尝试
0 likes • 20d
@Wendy Dai 一下子早上的时间多了那么多,确实有一丢没那么习惯哈哈哈。可以be patient😄睡得不够好是值得探讨的课题,我来细化下
自我探索
我去了趟香港办理业务,体验了香港生活,可以说是很快适应了这种拥挤、高强度的生活,并感受到了快乐。我大概就是一个适应能力很强,且拥有很强韧性的人,并且不甘心于平庸且平凡的活着。那么,读博的挑战超级适合我,我可以在业余尝试和体验新生活,这就是我独一无二的人生。 下一步(这周)是完成论文修改、阅读书籍、行李搬迁、搞定ibkr证券账户、搞明白期权是什么。 注意接纳自己的p属性,并尽可能使用好p属性,跟着感觉走,实打实探索出新内容。内在课题是,我的优势和特质是什么,通过一切经历去感受和探索自己。没错,我就是我的爱人,尽可能的向自己表达爱和接收爱,实现能量传递和滋养。觉察到自己开始了“批评”,思考这种批评的出发点和我的接受度的匹配如何,如果匹配度较低,那么优先保护自己当下的能量。在当下的那个节点,绝对无条件的相信自己可以处理一切事情,没有什么大不了的过不去的坎。只因为,我就是我,我一定可以。遇到自己之前未思考到的决策点,且当下状态不佳时,注意一定要记录下来,并给到自己一个独立的时间空间去思考。此时,慢即是快,脱离开所有去思考自己的情况,再做出决策。 我发现自己的内在批评蛮多的,在高要求下(一定程度上有点脱离现实)对自己有诸多不满,我意识到脱离当下的自己是件可以改变的事情。我试试先拥抱自己,学会自我赋能,再回归到理智状态去做事。 记录我的碎碎念和一点思考,感觉蛮不错的,是一种平静感在我体内流动。 同时,分享一张何香凝博物馆的张荔英展的照片,记录这位漂泊在外但饱含生活热情的女画家。话说何香凝博物馆建筑的光影设计真不错。
自我探索
0 likes • 23d
@Lulu Zhang 感谢lulu认可~日常刷skool好有感觉,能量进入体内哈哈哈哈😀一起加油fight!
0 likes • 22d
@Xiaoling Yan 哇!和晓玲姐同频啦,感谢肯定❤️这种试着以自己为原点去构建独一无二的人生坐标系,感受和珍视自己的方式让我内心充满了温暖。在community和大家沟通就是能量flow起来😁希望晓玲姐多多分享,超喜欢姐的金句频出
1-10 of 33
Freda Pei
3
11points to level up
@freda-pei-2685
Dream big,act ahead.

Active 5d ago
Joined Nov 15, 2024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