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引導我,一步步成為更好的自己。」
Hi 我是傑西
其實很多人不知道,我不是運動員出身
我大學讀的是車輛工程系,研究車子的運作
現在呢?我「研究身體的運作」
⸻
🎮「我以前是個名副其實的電玩宅」
大學時,我每天可以玩十個小時以上的線上遊戲
畢業前夕,因為學校舉辦了一場三項鐵人比賽:畢業生免費
我抱著「反正免費就試試」的心態報名。
用工程師的思維蒐集資料、自己摸索訓練了三個月
🏆最後在畢業組 17 人裡,我拿到了第三名。
對一個平常只打羽球、電玩仔又從來沒有拿過獎盃的我來說,
上台頒獎是個超級大的震撼
那一刻,我第一次意識到:
「現在的我,不等於未來的我。」
⸻
📝「在這之前,我的人生藍圖很單純」
好好念書,成為一個高薪的工程師,存錢、退休。
是不是很熟悉,就如父母告訴我的,我以為人生就是這樣
但開始運動之後我發現:
其實我能做的事情,遠比我自己以為的還要多。
我的未來,不能被現在的想像限制住。
也因為這樣,過去十年我一直在嘗試 ——
從攝影師、咖啡師,到銷售員、運動產品部門經理
家人覺得我不務正業、三分鐘熱度
但回頭一看,所有看似不相干的點也都連成線了
每個經歷都會成為你的一部分
最後自己創業,當上跑步教練,甚至開始做徒手調整,
現在還創立了線上運動社群。
這期間,我也體驗了不同的運動
但不斷移動搬遷的我,跑步低限制和便利性
成了我可以輕易維持的運動
我想找到的,不只是「我能做什麼」,
而是「我真正熱愛什麼」,同時也能照亮別人
而跑步,一直都是我找到答案的重要線索
⸻
🙋🏻♂️「跑步初學者會面臨的課題我也沒有少」
我的「第一場馬拉松」,我自己訓練了整整八個月
但就在比賽前一個月,我得了惡名昭彰的 ITBS 髂脛束症候群。
受傷隔天,痛到連兩公里都跑不完。
我心想:完了,一個月後的 42 公里,我到底要怎麼跑?
那是我跑步生涯中最黑暗的低谷
原本想像自己要有個輝煌的初馬
「初馬破四」!還挑選澳洲黃金海岸馬拉松 — 金標認證賽事!
結果最後跑了五個多小時
前21公里2小時就跑完了,但在那之後每況愈下
倒數10公里,沒辦法連續跑超過100公尺
最後五個多小時狼狽完賽
非常,非常痛苦,也不太記得海岸線有多美了
但也因為這次,我明白了:
跑步可以很簡單,但要跑得輕快、跑得長久
那就真的不簡單了,還要學習的東西非常多
⸻
🧡「心也跟著成長了」
除了身體上的訓練,值得一提的心智訓練
應該就是「耐心」吧
即使你努力了八個月,最後也不一定會成功
但你一定會有收穫
人生沒有失敗,只有「贏」跟「學」
大部分人都知道怎麼跑 —— 出門就能跑
但很少人特別重視怎麼恢復
恢復能力才是能不能跑得長久的關鍵。
這,就是我的第一場戰役失敗之後最重視的
而且決心隔年再戰一場
陽光海岸馬拉松,突破3小時40分的大關
成功雪恥!
所以恢復一直到現在,都是我教學最重視的部分。
保持耐心,注重細節,慢慢來比較快。
⸻
🔎「跑步也是生活的放大鏡」
跑步對我來說,它不只是運動,
它會不斷提醒我,並放大檢視自己的狀態:
睡不好、睡不夠,跑起來變得沈重;
工作太忙,運動頻率就下降;
心理狀態不好,每一步都是煎熬。
跑步讓我知道:
是不是太忙而失焦了?
是不是忘了優先照顧自己?
是不是該抱抱自己的內在小孩?
⸻
🏃🏻♂️「跑步很自由」
十年來,跑步一直在我的生活裡。
賽季時一週練六天,有時候,一個月都沒跑步,
但它從來沒有消失。
一個人可以跑,一群人可以跑;
操場、馬路、山裡都能跑;
你要跑十分鐘、三十分鐘,還是跑上數小時
你需要的只有一雙鞋
跑步也給了我最單純的快樂
感受呼吸,感受自在活動身體,感受健康的活著
沒有理由,不為什麼,感受當下就是種喜悅
再加上跑後腦內啡分泌,身心都變得輕盈
它告訴我:幸福快樂,只存在於內在。
⸻
✨「跑步確實改變了我的人生」
回過頭來看看
它教會我保持耐心、勇敢前進,讓我面對並跨過一波波生活低谷
也提醒我檢視生活,不讓身心健康脫軌
也帶給我最單純的快樂。
這就是我持續投入「跑步初學者」教學的原因
我想讓你知道,過去不愛運動的電玩宅都能蛻變了
你也可以
你不需要成為選手
你只需要開始嘗試
因為 ——
🌟「現在的你,不等於未來的你。」
我們一起成為更好版本的自己
我會陪著你,
我們都會陪著你。
#先喜歡跑步.再慢慢進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