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寫在threads上的熱門長文~分享給大家
如果你剛起步自媒體、內容創作的話
這篇的內容會有 生活對應自媒體 的部分
---
又是我在菜市場學到的寶貴經驗
7年前,某個星期二,第一次到土城菜市場擺攤
6:30擺好攤,做了一些早起媽媽們的生意
到7:00忙完後發現
「欸?隔壁攤子沒租出去嗎?怎麼沒人來」
7:40,一台發財車頂著早市人潮,開到我攤位前
『大哥不好意思,我卸貨一下,馬上就好』
欸不是,兄弟,人家幾點就開始營業了,你才"塞車"進來要出攤?果然是年輕人...
「喔⋯好喔!」——我還是客氣地回應
7:45分,卸貨完,他的攤位前開始排隊了?
老闆才剛頂著人潮開出市場去停車欸?
『他賣碗粿的啦,固定禮拜二』——對面大哥竟然知道我在想什麼?
8:00左右,碗粿開始營業
排隊人潮多到3-4個攤位這麼長,恰巧在我的女裝攤前面
🤨好吧,市場路就這麼小條,給你排
很幸運的,從他排隊的人潮中,撿了幾件業績,算是雞犬升天?
11:05,欸幹他收攤去開車了欸?
不是基本都做到12點嗎?
『他今天比較晚賣完,他有故意放慢速度,因為今天人潮比較少』——對面大哥又知道我在想什麼了!?
「他手腳很快餒!1分鐘處理2個客人還放慢?」
『他會看他的排隊人潮,之前人多他動作更快,10:30就賣完了,今天他還有空跟客人聊天』
🤔我知道業績要好,就要讓攤位熱鬧,創造人潮很重要,換成自媒體,這是「做流量」
但要”故意放慢”消化人潮的速度,很難想像也是可以操作的一環
---
我從這老闆身上學到的事👇
1️⃣台上一分鐘,台下10年功
我看到的只是他賣碗粿的這3-4小時,但往回思考
- 東西是好吃的,才留得住客人
- 據說是傳承第二代了,背後的技術跟經驗傳承
那些我們沒看見的地方,是努力的痕跡
回到我們自身
👉就像竹子在成長,在看見成果之前,都有一段默默努力、向下紮根的過程,時間到了,才是透過經營自媒體,發酵那些學習成果
2️⃣客人的習慣是可以養成的
碗粿固定每週二會到固定的市場攤位做生意,時間一到、客人就會出現排隊
就像做自媒體
👉要保持固定的更新頻率,不管是日更、週更、一週3更
當你固定時間發布內容,有些粉絲甚至會特地空出時間搶先看
3️⃣限量是殘酷的
老闆只會提供固定的量,不會在同一次就滿足所有客人,所以客人會知道——
『先去逛一圈,碗粿就會賣完』,所以客人會先來排隊
難道沒有其他攤碗粿可以買嗎?
應該有吧!畢竟一個市場這麼大,很難不重疊
但排隊效應就是這樣——
『這裡超多人排隊,但我沒買到,會覺得太可惜了!下禮拜我要更早來!』
這跟很多成功的身心靈老師做的 「限時、限量、限名額」 是一樣的
掌握好自己的經營節奏,而不是為了曝光,一直提供免費服務、還要儘量滿足私訊問問
反而陷入「消化客戶、滿足客戶」的焦慮
我最近的生活例子,就是我夫人在想搶佔在2/24晚上才開放預約的元辰宮,他用2支手機去預約,發現竟然同時有500多人在線上排隊,排到之後才發現時段早就被預約完了
後來想想,如果元辰宮老師這麼熱門、但他想滿足所有想預約的人的話,大概很容易造成自己疲乏、匱乏,畢竟2個月內能被預約的時段就這麼多,能分出來的時間就是有限,想預約的人,下次還是會努力上線等開放預約
希望這個經驗👇
對正在經營個人事業的你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