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常常拖延?
明明知道該做某件事,卻總是推遲?
其實,拖延並不是懶惰,而是內心的某種抗拒在作祟。
今天,我要跟你分享一些實用的方法,讓你輕鬆跨越拖延,提升行動力!
1. 找出拖延的真正原因
拖延通常來自這幾個原因:
• 任務太大,無從下手 → 讓人覺得壓力太大,乾脆不做。
• 對事情不感興趣 → 沒有動力,自然不想行動。
• 害怕做不好 → 擔心結果不完美,導致遲遲不開始。
• 沒有明確的截止時間 → 總覺得「之後再做」,結果一拖再拖。
找到原因後,就能對症下藥!
2. 用「五分鐘法則」,輕鬆啟動行動力
大腦常常抗拒「很難、很大」的任務,但如果告訴自己:「只做五分鐘就好」,行動起來就不會那麼難。通常,你一旦開始,就會進入狀態,順勢完成更多!
3. 把目標拆小,讓進度更有成就感
如果目標太大,改成「小步驟」來完成,比如:
✅ 想寫文章?先列出大綱。
✅ 想運動?先做一組深蹲。
✅ 想讀書?先讀一頁。
每完成一小步,就能累積動力,讓行動變得更輕鬆!
4. 設定明確的截止時間,讓自己有緊迫感
如果沒有時間限制,拖延就容易發生。你可以設定:「今晚 9 點前要完成這件事」,並設一個倒數計時,給自己一點「完成的壓力」,這樣行動會更果斷!
5. 找人陪伴,讓行動更有動力
當你公開告訴朋友或群組:「我今天一定要完成這件事!」,就會更有責任感。甚至可以找一個「行動夥伴」,彼此提醒與鼓勵,這樣就更容易執行!
6. 用「獎勵機制」,讓自己期待行動後的收穫
每當你完成一個小目標,可以給自己一點獎勵,比如喝杯好喝的咖啡、看一部短片,甚至是短暫的放鬆。這樣,大腦會對「完成任務」產生正向連結,未來更容易行動!
結論:行動的關鍵,就是先開始!
拖延並不是個性問題,而是可以調整的行為模式。當你運用這些技巧,讓「開始」變得更簡單,行動力自然會提升!現在,就來試試「五分鐘法則」,挑戰一件你一直想做但還沒開始的事吧!
下一步就是
下方留言你的行動計劃🙌
讓行動開始改變你的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