塵心俱樂部
Log In
Community
Classroom
Calendar
Members
Map
Leaderboards
About
Log In
6
塵心 有
🔥
May 25 •
禪修日進記
好書分享之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
第一次聽到這樣的書名
讓我以為是不是一本童話故事
孰不知這是一本講「PAC理論」的代表性書本
此時此刻的我
很好奇什麼事PAC理論呢?
這本書當中就指名
P➡️父母我(自我)
A➡️成人我(高我)
C➡️兒童我(本我)
這三個關係又對我們有什麼牽連呢?
要明白我們的一個教室就是「家庭」
第一位老師也就是「家長」
我們所思所為都跟父母有密切的觀念
無形當中鋼鐵烙印在我們的腦海
問題是我跟父母都是不同性質跟個性
要知道本身我們的天性
孩子都一直活在純真的一面
可是我們的爸媽卻不停地教育我們
甚至他們用過去一套的思維來教化
促使我們的內心小孩被壓抑了
不敢表達自己
也不願意呈現最真誠的自己
卻乖乖地演變成父母眼中的你
無形當中
就會誕生許多不少的抑鬱症
況且現今不少的人已經患有這樣的疾病
基於這樣之下
是不是更需要心理醫生來治癒
可是要知道
「解鈴還須繫鈴人」
所以利用這樣的故事
目的就只有一個
「自我療癒及喚醒」
畢竟說真的
心理醫生只能幫你從中看清楚你的現狀
引導你走出來
這就是他們的工作
剩下的就看個人的造化
然而要曉得一件事情
人生在世最終極的目的是什麼?
就是「我是一切問題的根源 愛是一切問題的答案」
所以當我們透過「PCA理論」之下
清晰明白自己是不是應該朝向「成人我」?
當你願意承擔及負責的時候
你的世界就開始轉變了
後來主人翁也不斷地利用心理醫生的指引之下
逐漸朝向剛才我所說的「成人我」
他明瞭任何人都無法控制
唯有自己才能掌握
也與同時
他也清楚自己慢慢地學會接納與包容
因為這個世界任何事情都來自於情緒所引發的
只有當你接受一切的事實
你會發現到
原來生命如此美好
故事說到這邊
不知道你自己身在何處
最終不要忘記你的回家之路
只有這樣才是圓滿的
你認可嗎?
我祝福你如同祝福自己
Like
5
2 comments
6
好書分享之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
powered by
塵心俱樂部
skool.com/talkeveryone-2489
塵心俱樂部 陪中年人用生活化佛學 找回清醒自在的人生
你是不是總覺得生活看似穩定
心裡卻經常累、空、煩?
想改變卻不知道從哪開始?
學了很多道理還是一個人原地打轉?
在這裡我們用最簡單的佛學思維+每週覺察練習
讓你慢慢照見內心的塵 找到真正的自己
👉照見塵心 看見你
現在就加入 從一點點改變開始
26
Members
2
Online
1
Admin
Suggested communities
ETERNAL LIFE TRIBE
🧘♂️Kriya Yoga Masterclass
Christ Underground
Inner Journey School🧘🏼♂️
Generational Revival
Build your own community
Bring people together around your passion and get paid.
Get started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