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tivity
Mon
Wed
Fri
Sun
Oct
Nov
Dec
Jan
Feb
Mar
Apr
May
Jun
Jul
Aug
Sep
What is this?
Less
More

Owned by 劭銘

🏃‍♂️直銷人專屬的自媒體陪跑社群 用內容吸引人脈、打造個人品牌 🎥 Reels、貼文優化、變現策略 🎯 也適合經營保險、自媒體、關係型事業的你🫶🏻

Memberships

皮拉提斯癒泛團

185 members • Free

塵心俱樂部

27 members • Free

微笑私酷群

2.5k members • Free

奇蹟公園🐝私酷群®

2.6k members • Free

Skoolers

174.8k members • Free

創作者俱樂部

432 members • Free

無限力量 infinity power

1.6k members • Free

5 contributions to 無界太空站 | 專家IP自媒體社群
【瀏覽人數從300到三萬,我是如何破圈的?】
▌先說結果 四五天前(6/5),我做了一件事,把自己10年前被衛生局罰錢的糗事拍成影片,上架到 Threads。 說實話,我本來也沒抱太大期望,但結果讓我自己都嚇一跳: - 上集瀏覽:2萬+ - 下集瀏覽:近4萬 - 新增粉絲:80多位 從我平常300瀏覽到單支破萬,連我自己都在想:🤔其中的關鍵點是什麼? Threads上集🔗 Threads下集🔗 ▌我一直以來的「平凡」數據 講真的,我的短影片瀏覽量一直很穩定~穩定的普通😅: - 日常:300-400次 - 運氣好:500-600次 我一直專注在我的利基市場,也持續提供有價值的內容,甚至開始有些變現,但數字就是卡在這個範圍。 有時候我會想,我還需要做些什麼,才能讓更多人看到我的內容?但演算法是最誠實的老師,它會用數據告訴你觀眾到底想要什麼。 ▌我觀察到的問題 最近這幾個月,我一直在觀察其他做得好的帳號,看著看著就發現問題了。我突然意識到:我的內容雖然有價值,但好像缺少了什麼。缺什麼呢?「個人故事。」 我的內容很「正確」,也很「專業」,但就是缺少了~想繼續看下去的溫度。沒有個人化的內容,沒有情感張力,當然就少了那份人與人之間的連結。 💡於是我想到了那件10年前的糗事——被衛生局罰錢的經歷。雖然很丟臉,但對我的受眾來說,這個故事其實很有價值,因為它能讓人少繳學費。我心想:反正跟「錢」、「成本」相關的內容,通常都是流量密碼,不如就試試看。 ▌我實際怎麼做的 第一步:我先發文字版~我在 Threads 發了長文版本,心想先測試一下水溫。結果瀏覽量不到2000,反應還算普通,但我覺得還可以。 第二步:改成影片~兩天後,我花時間把長文製作成短影片。因為內容比較長,考量觀看時長,我分成上下集。 結果很有趣: - 我先發到 IG:反應平平,我還想說完了😝,是不是內容不夠好 - 後來發到 Threads:天啊,流量瞬間爆發,我手機一直震個不停 - 過了2-3天:IG 竟然也開始發酵,跑到2-3千瀏覽 ▌我對平台差異的新認知 這次經驗讓我重新認識 Threads。以前我總覺得 Threads 比較適合文字內容,短影片應該跑不好。但這次讓我學到:真的是「內容為王」啊!不管是什麼平台,再華麗的剪輯、再炫目的特效,都比不上一個能打動人心的真實故事。我以前太執著於「專業」了,反而忘了最重要的是「真感情」,特別是在你想建立「個人品牌」的過程。 ▌出圈後我遇到的狀況 Threads 爆了之後,帶來了一些我沒想到的連鎖反應: 1. 我 IG 的內容也開始活了:上下集都開始帶來漲粉,數據明顯比平常好 2. 舊內容重新被翻出來:我之前做的一些專業內容、還有那些 CTA 要送東西的文章,竟然在那兩天開始有人留言。 3. 我變得有點忙亂:因為之前,我沒設自動回覆,結果搞得我有些手忙腳亂 當然,出圈也有代價。開始出現一些酸民,會看到各種不同的聲音。一開始我還想要回應,後來我學著接納這件事,不是每個聲音都需要對話,也不是每個批評都需要反駁。 ▌我的感想 這次從300到3萬的經驗,讓我想通了一件事:人們關注你,不只是因為你知道什麼,更是因為你曾經經歷過什麼。那些我以前覺得丟臉、不想提的經歷,那些踩過的坑,反而是最珍貴的內容素材。 我現在明白了,真實的故事~永遠比完美的教學更有溫度、更吸粉。 觀眾有時候要的不是一個完美的專家,而是一個真實的人、一段真實的經歷。
6
0
【瀏覽人數從300到三萬,我是如何破圈的?】
自我介紹
1. 名字: Dorothy 2. 所在城市: 紐約 3. 你的賽道/領域/行業: AI 與 品牌建立 4. 過往經歷: 奢侈品牌空間設計 與 自創設計品牌 5. 你能提供的具體價值: AI工具應用 6. 希望獲得的資源: 一起學習成長~ 7. 送給大家的一句話或提問: 很開心認識大家,我的IG帳號是@doty.ai.lab,是跟品牌建立和AI工具應用的內容,歡迎來一起來學習~
0 likes • Apr 19
歡迎加入無界太空站🥰
💰定價恐懼:你收入的天花板|教練視角
今天早上和學員討論~他明明教學能力一流,隨時可以開課變現,但幾次下來~只要談到課程定價部分,他的態度立刻變得猶豫不決。 ​ 🤠「這是個『信念關卡』欸,需要你自己去察覺喔。」 🙄「我想先把IG經營好,讓流量和內容更穩定點再說...」
 ​ 這正是自媒體變現路上最常見的迷思:「我需要更多粉絲才能怎樣怎樣…」 ​🤷🏻‍♂️但現實是:他已經有好多個單位主動邀請他去授課欸! 如果,今天目標是變現,現有資源完全足夠開始,與IG粉絲多少沒有直接關係。 ​ 你的收入上限,往往不是市場限制,而是你對自己價值的認知設限。 ​ 提醒所有想靠自媒體創業的人:檢視你對金錢和價值的潛意識想法,別讓這些看不見的障礙,成為我們實際收入的天花板。
3
0
💰定價恐懼:你收入的天花板|教練視角
IG + Threads 雙平台漲粉策略|自媒體創業紀錄#1
IG + Threads雙平台要怎麼運作? 老實說,我之前根本沒概念,但是從我2/26一篇小小的文爆了一點後,我好像有學到一些東西,以下是我從2/26~到現在的過程、執行心得。緣起是這樣~2/26我有了想法透過ChatGPT討論後,產製了一篇「價值推疊」的Threads文,我分段用串文的方式,呈現在Threads上,連ChatGPT生成給我的一堆亂七八糟的表情符號,都一起貼上😥,沒想到~當天這篇文就開始發酵,當天追蹤的名單,像瀑布一樣湧現,申請加入Skool的等待名單,也來了十個! 雖然…感覺開心,但那個心情有些複雜,因為~我會覺得好像沒做什麼,但是卻突然有了一些進展,對比以前在部落格寫文章,一篇往往要寫十幾個小時,然後文章沒什麼人看的情況,心情上有很大的顛覆。嚐到甜頭後,就會想說,如果常常有這種爆款文,那該有說好😛也因為這樣,有了開始持續貼文的動力,雖然不見得每篇都有很好的瀏覽率,但卻開始慢慢知道如何在Threads持續產出的方式,還有基礎的寫文邏輯。 我把感想、做法~歸納了幾的重點 ⬇️ ▋Threads、IG 要有個人介紹的文字、短影片揭露自己,是和新朋友建立信任感,最關鍵的部分。 ▋善用留白,讓段落清楚斷行、留白,可以讓閱讀的人有休息感,讓人家更好閱讀你的文字。 ▋持續產出,比爆款文更重要 內容先對齊你的利基市場,持續的產出相關內容,讓演算法認識你,之後Threads才知道把你的內容介紹給誰。 ▋適度的CTA(行動呼籲) 可以把你的服務的連結、私域,放在個人檔案中、或瀏覽率不錯的文章後方(等確認文章瀏覽率不錯後,再加上去就好) ▋一個內容,轉換多個形式出現一個短影,可以分出多個形式,可以變單圖、輪播貼文,甚至把裡面的內容拆分成多個知識點,變成個別的短文,變成一個內容瀑布。 如果你也在經營初期,還看不到明顯成果,請不要灰心。 🙌🏻 很多時候,改變發生都是在你還沒察覺的時候。我覺得~只要你願意一篇篇去累積,持續釐清自己的價值與方向,你的聲音會被聽見。每一篇沒爆的貼文,都是在為下一次的成長鋪路。
原來月入 10 萬美元的 Skool 社群,是這樣設計銷售漏斗的!
原來月入 10 萬美元的 Skool 社群,是這樣設計銷售漏斗的! 「在沒有基礎觀眾的情況下,要怎麼引導受眾進我們的付費社群?」 前幾天,我看了一部影片,叫做 “How I Made $100,000 per month on Skool.” 我重複看了三遍以後⋯ 發現裡面有講到一個方法,我覺得真的很聰明。 他的專長是投放FB廣告,想要賣這類型的課程,以及建立一個付費社群。 這是他的方法: 一開始,他先打廣告賣一個很低價的商品,點進廣告想買的人,會被導流到一個銷售頁面,當顧客一買這個超低價商品的時候,就會有另一個視窗跳出來,追售他要不要加入我們的付費社群? 有「是/否」兩個按鈕可以選擇。 要讓潛在顧客點「是」,有一個技巧就是先承諾他在加入社群後,會立即給予他免費贈品(例如:3個新手最需要的fb廣告工具),並且跟他講,如果加入社群不滿意可以直接退出,但他們仍然可以保留有價值的免費贈品。 當觀眾因為被贈品吸引而加入,他們一到付費社群就會覺得:「哇!這個社群怎麼這麼棒」於是就留下來了。(前提是社群要夠活躍、有價值) 核心要點就是:觀眾會先因為免費的東西而加入。 至於點擊「否」的那群人,主辦人說他們用了一個方法,每個月還是會有60-100個人因為這個方法而被吸引加入。 這個方法就是:持續寄日常email給這些點「否」的人。跟這些人保持連結,特別是傳送跟他們聊天的郵件、分享日常的郵件給他們。 這樣這些人會覺得,你跟他還是有很多共同點的,這樣就很好博取共鳴和信任。 他們會覺得:「喔⋯原來你跟我一樣會跟家人吵架!原來我們都會買特價商品,只是你現在達到了我還沒有的成就,跟你距離感覺沒那麼遠了!」 當我們關係上拉近了與客戶的距離,要讓他們加入付費社群,就不是一件這麼難的事情了,因為他們會覺得跟你也有共同點! 這是我從這部影片,重複看了3遍之後,寫出的摘要,在這裡分享給大家! 很推薦skool的經營者一看,真的很聰明。 影片連結:https://youtu.be/NbA_33UQ0TM?si=uZJekk2o4tg8QT5p 【幫大家再梳理了完整流程圖:】 投放低價商品廣告 ↓ 點擊廣告進入銷售頁面 ↓ 購買低價商品 ↓ 跳出視窗:是否加入付費社群? → [是] → 承諾免費贈品 (如3個FB廣告工具) → 進入付費社群 → 社群內容有價值,使用者願意留下來 → [否] → 持續寄送Email,分享日常與建立共鳴 → 建立信任與關係 → 客戶逐漸產生興趣 → 重新吸引加入付費社群
2 likes • Feb 2
好棒的分享,學到了~😁
1-5 of 5
劭銘 陳
2
3points to level up
@shao-ming-chen-3233
hi 我是劭銘,幫助你打造個人品牌+Skool群,創造影響力,讓你的事業一飛沖天🚀

Active 32d ago
Joined Dec 13, 2024
ENTJ
台中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