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tivity
Mon
Wed
Fri
Sun
Oct
Nov
Dec
Jan
Feb
Mar
Apr
May
Jun
Jul
Aug
Sep
What is this?
Less
More

Memberships

2 contributions to 一人公司 × AI 共學圈|by Raven
[問卷] 先看 AI自動化,還是寫 AI 知識管理術
本周六要開始寫基礎課程,打算文字加上影片解說。 以我的進度,大概是一周1~2篇。 目前規劃是每個基礎課程是 6 個實例。 想調查一下大家的需求:
Poll
41 members have voted
2 likes • 13d
我是公共工程產業的工程師,在這一行裡面工作,常常碰到的問題像是: 1. 事情做到一半大家吵起來了,這個時候就會把和業主簽訂的契約拿出來當聖經一樣開始翻。 但問題在於有時候業主的契約多到爆炸(可能有十四本然後全部加起來二千多頁這樣)。 也不是沒有試過用現有的工具(像notebooklm)丟進去,但可能這個量實在是大到爆炸,問一個問題得到的結果往往爛到不行,毫無用處。 甚至不如傳統的全文搜尋。(能不能全文搜尋有時候還是另一個問題,這些契約往往都是掃描檔。 所以有沒有能力找到合適的工具來OCR也就成了另一個重點,因為這往往決定了轉出來的文本有多完整,能不能快速的找到需要的條款。) 2. 基於業主的要求,設計文件多到爆炸,也是一、二百本起跳。 有時候突然之間大家討論到某個話題的時候,總會有人說:『那個某某文件好像有講到。」 但要怎麼在這麼多的文件裡面找到大家討論的這個話題的相關資料,這就很吃對整個專案的熟練度(但有時候更多的是人品)。 特別是專案結束後,過了幾年的時候突然之間有人回來問… 誰知道啊? 往往只能全文搜尋找關鍵字然後開始找相關文件來猜。 3. 有時候專案資料庫的東西很多,但問題是常常和自己想問的事不相關的東西超級多。 多到根本把自己要找的重點給淹沒。 像是某一本文件,有A版,有B版,有C版,有D版。 然後每一次進版的審查意見都多到爆炸,等到E版出現的時候可能意見比文件本身還要厚個二三倍。 但很有可能這個時候突然出現了一個新來的長官,他不知道以前發生什麼事。 他看到這麼厚的文件也懶的翻完,就直接用他的經驗下意見。 這些意見可能在這一本文件或是其他本文件裡面有出現過,但因為專案時間實在拉的太長,大家來來去去,沒人知道到底什麼時候有回過還是沒回過。 如果是沒回過的大家花時間來處理也就算了,但偏偏有時候就會出現花了很多時間處理結果最後發現在另外一本文件裡面的某一個早期意見裡已經討論過了,只是年代久遠根本沒人知道。 最後還是說聲抱歉,大家從事的行業不一樣,我想我描述的情況可能也只有極少數的板友有碰到,有很高機會覺得我不知所云。 我也知道我講的其實不夠清楚,應該用AI修一下再丟出來會比較容易讓更多人看得懂,但總覺得這樣修的好像就又不像我自己文字的感覺。 又不是在linkedin上面這種大家表演給未來雇主看的場子,不太想演的那麼賣力。 就隨興想到比較傷腦筋的狀況就直接講一講。 也知道這些點不是一個單純的方式能處理掉,需要切成不同層面來思考和拆解。 但… 就當是拋磚引玉吧,反正大家和AI對話不也是這樣,從一開始爛的回應慢慢越修越好~
超級個體工作術學習筆記:建立成長思維
改變人生思維是一件非常重要,但也是非常困難的事。 例如在本節,「04|怎麼培養成長思維?為什麼付費買時間最划算?」,裡面提到的概念,其實都是老生常談。 雷蒙說,時間與注意力更值錢,所以我們應該要付費買時間,比方說訂閱 AI 工具,購買書籍、線上課程,或者各種省下精力的服務等等。 可是你平常錢就這麼緊,一個月可能才三萬多、四萬初,繳完房租、水電費、手機費,剩下的錢還得吃飯呢。 付費買時間,聽起來理所當然,做起來難上加難。 我們總是想能省則省。 可是雷蒙說的其實是對的,該花的就是要花。而且世界上有些事情就是你得大膽地去嘗試,才會知道好處。 例如 AI 服務。當初我要訂閱 ChatGPT 時,猶豫了好幾個月,因為一個月就要20美金,我不覺得自己有這個需求。 當然一旦訂閱之後,為了不浪費錢,我就卯起來用。很快就發現 AI 的好處,為我省下更多時間,能讓我專注在更有產值的事情上。 我以為自己沒需求,沒想到其實我是有這需求的。 回到題目,我仍然覺得要改變我們的思維是很困難的。我唯一的建議就是,讓子彈飛一會。 人類的大腦很奇怪的,不是說你要它做什麼,它就會做。你要它相信時間與注意力更值錢,它就會相信。 我們無法強迫大腦,可是我們可以用理性,每天讀一點相關資訊,加入志同道合的社群,互相鼓勵。漸漸地就會改變想法。 這也是我創立本社群的目的。
1 like • 22d
鴉大,想請問一下,如果是看到你的文章之後,有一些個人的想法,可不可以在這邊把個人的想法在這邊反應出來? 因為每一個人管理的方法不一樣,所以想要先確認一下。 是給很輕鬆很自在的隨意的留言,還是說希望大家盡可能還是思考過之後再提出些反應這樣子。
1-2 of 2
Rr Tang
1
2points to level up
@rr-tang-6708
Rr

Active 12h ago
Joined Sep 3,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