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學生都有這樣的痛點:明明知道要讀書,但總是拖拖拉拉。一下滑手機、一下發呆、一下找東西吃,等真正坐下來,已經很晚了,甚至拖到睡前才開始讀書,效率可想而知有多低。 要解決這個問題,其實不用等有動力,也不用靠超強意志力。你只需要設定一個「固定讀書時間」:每天同一個時段,專屬拿來讀書,不做其他事。 例如: - 每天晚上 7:00–8:00 - 每天晚餐後 30 分鐘開始讀書 久而久之,大腦就會把這個時段和讀書連結起來,形成習慣,你就能自然進入狀態,不再掙扎。 為什麼「固定讀書時間」有效? 其實,我們的大腦最怕「不確定性」。今天這個時間讀書,明天同一時間卻滑手機,大腦就無法建立連結。但如果每天同一時間,專心做同一件事,大腦就會慢慢把那個時段標記成「讀書時間」。 當習慣養成後,你會發現: - 更快進入狀態:一到時間,大腦就切換到「專注模式」 - 減少掙扎與拖延:不需要再跟自己拉扯 - 讀書更規律:每天都有穩定的學習進度 以前我都是想讀就讀,一下吃完飯讀,一下睡前才讀,結果常常拖到快睡覺時間才慌張打開書本,學習效率超差。 後來我設定每天晚上 8:00–10:00 為固定讀書時間。剛開始還需要鬧鐘提醒,但做久了,養成習慣後,時間一到我就自然坐下來讀書,不再拖延,也不用靠意志力硬逼自己,因為大腦跟身體已經把這個時段連結成「讀書時間」,接近讀書時間,就會自動切換到專注模式。 💡給你的建議: 今天就選一個每天都能空下來的時段,設定成你的專屬讀書時間,持續幾週,你就會感覺到:時間一到,大腦就自動進入專注模式,讀書不再痛苦,也不再拖延。 💭你覺得每天哪個時段最適合當你的「固定讀書時間」?留言告訴我,我幫你看看合不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