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也有這種感覺:明明每天都花很多時間在讀書,甚至比同學更努力,但考出來的成績卻很差。先別急著懷疑自己,問題可能不是「不努力」,而是「用錯方法」。 學生最常掉的 3 個坑: 1. 「盲目刷題」就算做了 100 題也沒用,因為沒有檢討、沒有找到錯因,下次遇到類似題還是錯。考不好不是題目做太少,而是問題沒有被解決。 2. 「只看書不動手」每次上完課就覺得「好像懂了」,但一到考試腦袋卻一片空白。懂和會用,是兩件完全不同的事。 3. 「複習方式錯誤」沒有複習計畫今天剛背完覺得超熟,三天後就只剩 20% 記憶。不是你記性差,而是記憶本來就會自然流失。 想突破成績瓶頸,先做到這 3 件事: 1. 「有系統地整理錯題」每次考完試,把錯題整理到專屬錯題本,並回答三個問題:1.這題考什麼概念?2.我為什麼會錯? 3.正確解法是什麼?下物考到類似的題目,你就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 2. 「主動輸出」讀完一個章節後,立刻闔上書本,試著用自己的話剛剛學到的重點(講出來),像在教同學一樣。能講出來,才是真的懂;講不出來就立刻回去補強,這樣學得更扎實。 3. 「間隔複習」用 Day1 / Day3 / Day7 間隔複習法,在記憶快消失前重新複習一次。不必每天死背,卻能記得更久,考前也不用再爆肝熬夜。 結果會是什麼? 讀書更輕鬆,記憶更牢固,考試前不用臨時抱佛腳,成績會慢慢穩定上升,不再覺得努力白費。 你覺得自己最大的讀書痛點是什麼?留言告訴我👇 讓我們一起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