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壓力是一種特權,只有值得的人有幸擁有。]
上週讀完了《執行長日誌》,這週在整理自己的重點
如果只挑一則要先分享,我會選第 24 條法則:「把壓力當作特權」,讓我印象非常深刻
一開始看到這個標題,我還有點抗拒,因為對我來說
壓力一直都是一個沉重的字眼,尤其是"慢性壓力"之於"自律神經失調"的高度相關
但讀著讀著,突然覺得:也許我過去對壓力的理解,真的太狹隘了。
🎾 比莉.珍.金的回答
章節一開頭,提到網球名將 比莉.珍.金(Billie Jean King)的故事。
她一生奪下 39 次大滿貫冠軍,無論走到哪裡,都背負著巨大的期待與媒體的關注。
當記者問她:「你怎麼應付萬眾矚目所帶來的壓力?」
她卻一派輕鬆地回答:👉 「壓力是一種特權,只有值得的人才會擁有。」
這句話我反覆看了好幾次。甚至把書闔上:哇... 太強大了,從來沒有這樣想過!!
她把壓力轉換成一種榮耀,甚至是一種「代表自己足夠重要」的象徵。
她的觀點提醒我:壓力並不等於緊張與痛苦。書裡區分了兩個概念:
  • stress(緊張壓力):來自內在的心理反應
  • pressure(壓力/外部挑戰):外在環境帶來的要求
換句話說,壓力是中性的,它可以是推力,也可以是阻力,取決於我們怎麼解讀。
🧪 壓力與健康的研究
接著書中分享了威斯康辛大學一個大型研究,他們追蹤了 3 萬名美國成年人,長達 8 年。
研究人員問兩個問題:
  1. 你過去一年是否經歷過很多壓力?
  2. 你認為壓力是否會危害健康?
結果出乎意料:
  • 經歷巨大壓力+相信壓力有害的人 → 死亡率增加 43%。
  • 經歷巨大壓力+不覺得壓力有害的人 → 死亡率不升反降,是所有族群中最低。
也就是說
❗️壓力本身不是問題,真正決定影響的,是我們的心態。
研究甚至估計,在 8 年內,美國約有 18.2 萬人因為「相信壓力有害」而提早死亡。
這聽起來有點驚悚,但也很鼓舞人心,因為這代表我們能透過轉換觀念,來改變壓力對我們的影響。
心理學家 凱莉.麥高尼格(Kelly McGonigal) 還在 TED 演講中提到:
如果把「相信壓力有害」列入美國死亡原因排行,它會排進第 15 名,
甚至比皮膚癌、愛滋病、謀殺還要更致命。
💡 我的體悟
這些內容在我腦中持續迴盪了好多天
因為老實說:我一直都把壓力當成「持續拖延真正重要的事情」的元兇
每次壓力一來,情緒反應變大,或是直接關掉反應,很少想過壓力能帶來什麼正面的可能
但現在有了新的思考:或許壓力就像運動帶給肌肉的刺激
雖然一開始會不舒服,但它能讓肌肉變得更強壯。同樣地,壓力也能成為幫助我成長的推力。
要馬上「享受」壓力不大可能,但至少可以學著不要第一時間就抗拒它。
當壓力出現時,我想提醒自己:
👉 「壓力不是要擊垮我的東西,試著正向的看待它,跟壓力當好朋友」
🌱 結尾思考
比莉.珍.金說「壓力是一種特權」,現在我慢慢懂了
壓力其實代表我正在做一些有意義、值得期待的事
所以,下次當壓力來臨時,我想用一個新的角度來迎接它
因為或許,這正是我成長的開始
例如正在建立新形態社群的我,壓力山大 XD
🙋🏻‍♂️提問大家:「壓力出現時,你的第一反應是什麼?」
11
2 comments
傑西 莊
5
 [ 壓力是一種特權,只有值得的人有幸擁有。]
powered by
用心生活 Soul Chill
skool.com/soul-chill-4129
這裡不是要你變成某種樣子,而是幫助你用心活成你自己。
我們陪你一起運動、一起冥想、一起閱讀,
慢慢地,你會發現自己比想像中更自在、更穩定,也更快樂。
Build your own community
Bring people together around your passion and get paid.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