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tivity
Mon
Wed
Fri
Sun
Nov
Dec
Jan
Feb
Mar
Apr
May
Jun
Jul
Aug
Sep
Oct
What is this?
Less
More

Owned by Chau

能夠一起靜 是很大的力量。 透過推動正念共修(Mindful Practice Group)文化 我們走在一起修習正念 共同創造內在空間 栽種喜悅的種子。 一起靜是 一群人 一種價值 一種文化 重新連結自己、他人與大地。

Memberships

8 contributions to StillTogether_Mindfulness
23/6/2024 筆記三種人生遊戲
當我們還在兒童時,我們會回答兩條影響一生的問題, 1. 我是點評價自己的呢? 2. ⁠我是點評價別人的呢? 這𥚃會有四種可能性 1. 我好,別人不好 2. ⁠我不好,別人好 3. ⁠我好,別人也好 4. ⁠我不好,別人也不好 其中一種是認為 我不好 別人很好 的認知模式。 當我們以這種模式來看世界,很容易陷入三種人生遊戲之中 第一種是 可憐的我遊戲 玩這個遊戲的人往往認為自己是很可憐,只記著生命中可憐的事情,忽略生命中幸福的事情,努力去證明自己就是可憐的。 第二種是 不幸的我 為什麼總是我呢?他們會扮演生命中不幸的主角,不斷强調自己人生的不幸,同時努力證明自己就是不幸。 第三種是 沒人愛的我 這種遊戲很具破壞性。他們會以傷害自己所愛的人,去驗證對方會到何種程度才會遠離自己,然後就能理所當然地說 : 我就知你們不會愛我! 如果是你自己捉緊了 可憐 不幸 和不被愛,就沒有人可以幫助你。
2
0
22/5/2024 筆記 - 所謂隨心而行的陷阱
什麼是 知止 呢?明海法師說知止就是知道每一個行為的戒線,去到這條線就要停下來。用另一個語言來說就知道自己所身處的位置,知道自己和他人此時此刻的關係。 我舉一個例子 假如你也是一個導師,你來參與他人的活動 就要放下這個導師的生份 如果你繼續以這個身份去行動和說話,就是不知止的戒線 如果你一進來就打算把人家的學生、場地、資源找回來,就是不知止的戒線 你要知道當下此刻,你的角色是一個學生 適當的意念、適當的想法、適當的語言。 有時我們就是很難去知這條線 俗話說就是不懂人情世故,做事以自己的「想」為先 現在的人以為自己的 「想」就是自己的「自心」,以為耹聽自己的心就是王道 其實你聽不到自己的心,你聽到的是自己的想、慾和習氣 真正做主的是這個想和慾。 這裡引出了另一個常見現在,就是最近大家也喜歡說listen our heart 這是對,也可以是錯! 關鍵是,你知不知你的心!你說:我知我知! 通常不知的人也覺得自己很知道這個心 但其實是混雜了自己的想、慾和習氣 所以不要隨便說自己隨心而行、聽從心去做 要先去知心,再去隨心。
1
0
18/5/2024 筆記 - 業力種子總結
今天完成了為期三堂的種子業力法則教學,歸結而言,希望諸位能夠有以下的得著,就已達課程的目標。 首先,要去了解面前種種的際預,有很大很大的程度是來自你的心識,來自心識的業力成熟所顯現的果實。 所以從究竟而言,我們所面對的一切,也有我們在其中,不能割席。 有這個觀念的人,會明白 內省 承擔 和轉變。 一件事來到了面前,你都把他看成是外在的責任,就沒有經會自己內省,也不會去為此承擔,更不會去轉變,結果一次又一次面對相同的處境,這是輪迴的一種方式。 相反,一個明白業力的人,知道一切面前發生的也有自己的份,不會缺席,所以必須有自我反省的位置,也有自己承擔起的責任,就算是被人偷去財物也不見得全是與自己無關,也有自己改進的空間。這樣去理解事相,不進步也很難。 -
2
0
佛誕 15/05/2024 共修修
昨天是佛誕,也要為大家說說這天的意義。 2500年前有一位王子,他認為用盡國家所有的資源,也無法為自己的人民解決最根本的痛苦 - 生老病死,因此他決定離開王宮,到山森成為一個修行者。 在經歷漫長的修行後,最終靠著深刻的靜心,領會到幾個核心的洞見: 1. 我是誰 2. ⁠什麼是苦 3. ⁠苦從何而生 4. ⁠如果轉化苦 5. ⁠熄滅苦的可能 基於這份覺醒,後人稱這個人為 佛,意即完滿覺醒者的意思。 佛誕要慶祝的,就是地球上有這號人物降世,讓完滿覺醒的見地與實踐方法得以流傳於後世,讓眾多修禪 修正念 修智慧的人可以有所依靠,因此我們為這場降世誕生而喜悅。 另一種意義是,每個人本身就是佛,只是一個尚未覺醒的佛。當我們接觸身心靈修行的一刻,靈性生命就此誕生,我們內在的佛也誕生了,將來某天也會完滿地覺醒。 所以佛誕也可以慶祝自己內在自性佛的出生。一個人的一生有兩次誕生, 其一是生物性的出世 其二是靈性生命的出世 很多人活了很長命,但終其一生也沒有把靈性生命活過來,其實是一種可惜。 有一些人年紀尚輕,但因為接觸了修行,靈性生命就誕生,這就是未來佛的誕生。 所以佛誕其是慶祝2500年前那位尊貴的王子誕生,也是慶祝自己靈性生命得以誕生的一天。 如何去慶祝這一天呢? 我認為最好的方法還是回到禪修之中,回到實際修行之中,因為修行與智慧是 覺醒(佛)的母親,要感恩一個人的誕生,就應該感恩她的父母。
3
0
【正念擁抱恐懼】 5/5/2024 恆常共修講學記錄
今天代課,題目是正念擁抱恐懼。 這裡有三個重點,首先是正念,其次是擁抱,最後是恐懼。 正念,是一種同在的能量,這個能量從何而來的呢?從日常的禪修積累而來,你有多努力在禪修之中,就有多少正念在身心之中。 擁抱呢?擁抱是你如何去用這股正念的能量。我們的心有很多使用的方法,例如你可以專注、覺知、感恩、深觀、觀想、看破等等,其中一種就是用心去擁抱。就像媽媽擁抱小孩一樣,你自己用心去擁抱自己的情緒。 擁抱什麼呢?擁抱情緒,那就是我們心中的恐懼。能不能擁抱其他情緒呢?可以,所以這個題目並不一定在恐懼之中,任何一種情緒也能夠擁抱。 什麼是恐懼,什麼是情緒呢? 一個情緒生起的基礎是,我們的感官意識接觸到外境,以觸及到心識底處的情緒種子。 學術上去區分,人的感官意識有六種:眼、耳、鼻、舌、身、意。對六種相應的外境:色、聲、香、味、觸、法。 當六根 與 六塵接觸的一刻,心識底處相應的種子就得到了力量,這一刻那個情緒就跑到意識之中,你正處於恐懼或憤怒裡。 — 然後怎樣了?如果你沒有禪修的習慣,當憤怒升起時,你就是憤怒、憤怒就是你,你的情緒會感染你的想法、行為和意念,做出帶有這個情緒的一切,然後又再以種子的形或經過六根收回心識底處,這就是一種情緒的輪迴。 【2024年5月份第一節功課 - 情緒覺知】 有禪修的人有什麼不同呢?因為你具足正念,當憤怒升起的一刻,你覺知道憤怒升起,這個時候你和憤怒就有了距離,一個如如不動的意識在憤怒之外,覺察與擁抱苦憤怒。然後又怎樣呢?沒有怎樣,故事到了這裡就完了,你的憤怒在你的覺知下沒有感染身、語、意,這股業力在覺知之中停止了,這是從輪迴中解脫。 還有一步可以做多一點點,當你覺知道情緒升起時,可以覺知這個情緒在身體之中是如何顯現,將你的手接觸這個位置,保持感受這些身體感覺,同時保持有意識的呼吸,十次呼吸之後,再看看情況如何。 這就是關於以正念擁抱情緒的報告,希望大家這星期回家可以用這個方式練習,選好一個持續覺知的情緒對像,用上這個方法,必然有所收獲。 合十感恩
4
0
1-8 of 8
Chau Ming Lok
3
43points to level up
@chau-ming-lok-8437
一起靜創辦人 - 阿樂

Active 454d ago
Joined Apr 27, 2024
INFP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