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天氣總讓人想放慢腳步,雨後的地面還殘留潮濕氣息,陽光穿過樹葉,風景變得柔軟,也像是在提醒我們,是時候為自己留一點空白。
這個月,我們為你從北到南挑選了三場展覽:有來自全球當代藝術界的能量交匯,也有用聲音喚醒身體知覺的裝置現場,還有通往十六世紀尼德蘭的光影旅程,不論你想探索前衛語言,還是聽見歷史與自我共振的頻率,願這份藝展月報為你開啟一段屬於初夏的靜謐流動。
展期|2025.05.09 - 2025.05.11地點|台北南港展覽館一館四樓(台北市南港區經貿二路1號)
第六屆「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再度回歸,由瑞銀集團呈獻,攜手文化部與臺北市文化局,共同打造東亞當代藝術最具代表性的交流現場。
今年特別焦點包括:「新生維度」展區與首度設立的《新生維度藝術家獎》,表彰那些正在改寫當代語言的新銳之聲。由國際策展人與藝評家組成的評審團將選出最具潛力與創新精神的藝術家,反映出這座城市對未來的投注。
在這場橫跨國際、緊貼時代脈搏的藝術博覽會裡,或許你不只會看到作品,也可能重新遇見某種創作的起點與驅動力。
展期|2025.04.12 - 2025.07.06地點|國立臺灣美術館(台中市西區五權西路一段2號)
如果你習慣「看」展覽,這一次,也許你可以試著用「聽」的。
《無序樂章:聲音藝術之旅》由國美館與法國龐畢度中心聯手策展,邀來橫跨14國、近30位藝術家,以聲音為媒介,打破你對展覽形式的既定想像。從戶外空橋到展覽室,從微弱環境音到震耳音場,聲音在空間中遊走,不見其形,卻觸動感官。
展名靈感取自20世紀初《藍騎士年刊》中對「非協和音」與「破壞舊體系」的提倡,並延伸至當代:我們是否能放下秩序,傾聽每一種不被主流定義的聲音?這場展覽不只是關於聲音,更是一種對主流結構的柔軟挑戰,也是一趟內在頻率的探索旅程。
展期|2024.10.26 - 2025.8.31地點|奇美博物館(台南市仁德區文華路二段66號)
如果說藝術能成為時間的窗戶,那麼這場展覽便是一次通往400年前尼德蘭的光影旅程。
奇美博物館策劃的《畫師們》特展,展出近60件橫跨16至17世紀的珍貴尼德蘭繪畫,從時代背景、畫師養成、作品主題到修復研究,全方位揭示這段黃金時代的藝術脈動。
在那個商業與宗教自由並進的年代,畫師不再只為神而畫,風俗、靜物、風景也成了畫布的主角。觀眾不只能欣賞作品,更能透過互動裝置與科技檢測,近距離探索那些肉眼看不見的筆觸變化與修復痕跡,感受藝術與歷史交織的深度。
這不只是一場觀看,更像是靜靜貼近一幅畫的呼吸,聽它說出被時間收存許久的故事。
結語:讓藝術重新調頻你的日常
有時候,我們不是在尋找答案,而是在尋找一種讓自己安靜下來的方式。
這三場展覽從創作現場、聲音旅程到歷史畫布,看似風格迥異,卻都在訴說一件事:藝術不是要你看得多懂,而是願不願意靠近。
願你在展覽裡找到片刻專注與感動,也願藝術成為一種頻率,重新調整你與世界的關係。